车企抢矿记:去上游寻找丢失的利润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8-06

虽然很多人不喜欢大众,但不得不承认,还是有很多人都是喜欢大众旗下车型的。就以8月SUV销量榜单来看,虽然国产品牌SUV车型依旧占据了最重要的4个席位,但从第二名开始你就会发现,其实上汽大本站

车企抢矿记:去上游寻找丢失的利润本站

  今年 5 月 27 日,上市公司众和股份(400072)董事长赵德永,怎么也没有想到,公司股价竟会在过去 73 个交易日,累计 68 个涨停板,累计涨幅超过 1600%。突然成为资本市场的 香饽饽 ,让早已被贴上 垃圾股 标签的众和, 逆天改命 。

  资料显示,众和股份曾在 2019 年因连续亏损四年被深交所勒令退市,继而被转到三板市场。到了三板市场后,众和还是被各种不利消息包围:董事、总裁辞职,战略投资人终止向公司提供财务资助,无法按时披露定期公告,公司财产被法院查封、扣押、冻结。

  赵德永预感,自己的公司可能没有翻身之日了。但造化弄人,众和公司的主业是纺织印染,后来在转型过程中涉足锂矿开采,拿下过一处叫作 党坝锂矿 的矿产。偏偏是锂矿这一与纺织主业没有关联的 副业 ,给公司埋下了一粒救命火种。

  今年,伴随锂价暴涨与抢矿热潮的兴起,众和股价一飞冲天。更让人吃惊的是,在众和手中的党坝锂矿因经营不善实际上处于停产状态,但仍旧因为锂矿潜在的身价而备受追捧。当前,在漫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中,想要走向上游抢矿的玩家不胜枚举,动力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是最为积极的参与者。

  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 7 月至今的一年左右时间里,动力电池企业和车企参与锂矿的交易超过 20 起,其中 9 起公布了明确的交易金额,金额累计超过 110 亿元。这 9 起交易的参与者包括福特、比亚迪,以及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

  对于动力电池企业与车企的抢矿风潮,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之一,连带相关技术研发和矿产资源都已变成行业新的必争之地。下游企业只有努力向上游布局才能避免被边缘化。

  电动汽车产业链下游企业大举抢矿早从两三年前开始了,但直至去年,参与者基本都还是动力电池企业。到了今年,身处更下游的车企也纷纷加入抢矿热潮。

  2 月,长城汽车董秘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针对电池资源紧张及涨价的情况,公司也在通过投资锂矿公司对冲成本,增加电池的供应商保障供应链安全。6 月,长城汽车旗下蜂巢能源与国内锂矿巨头赣锋锂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双方宣布将在锂资源、锂盐供销等多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车企特斯拉的掌门人,埃隆 · 马斯克 3 月在社交媒体发文: 锂的价格已经达到了疯狂的水平!除非成本提高,否则特斯拉实际上可能不得不直接大规模进入锂矿开采和精炼领域。

  就在马斯克发文前不久,特斯拉刚与两家锂矿企业绑定,包括与澳大利亚锂矿供应商 Liontown 签署了一项每年不低于 10 万公吨锂辉石精矿的五年协议,以及与澳大利亚锂矿商 CoreLithium 达成四年 11 万吨锂辉石精矿的供应协议。

  继特斯拉之后,6 月福特也与 Liontown 签订了 5 年期协议,Lion-town 每年将向福特供应至多 15 万干公吨(DMT)的锂辉石精矿,福特汽车将提供 3 亿澳元债务融资,以帮助为 Liontown 从开发到初始生产的整个过程提供资金。

  还有一些车企,虽然口头上不说,但动作一点也不少。今年 1 月,比亚迪在智利矿业部门发起的 40 万吨锂招标中成功中标 8 万吨,但该项目随后因环保问题被叫停。3 月,比亚迪又斥资 30 亿元以战略投资者身份获得锂矿企业盛新锂能 5% 以上股权。5 月,比亚迪在非洲觅得 6 座锂矿矿山的消息又在行业内刷屏。

  比亚迪相关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官方对涉及智利和非洲的两则锂矿消息不予置评。一位接近比亚迪的知情人士称,比亚迪确实在积极布局产业链上游,而且比亚迪的实际动作要比外界关注到更多、更早,只是刻意保持着低调。

  即便是丰田这种被视为 抗拒电动化转型 的车企,也在抢矿热潮中不甘寂寞。近期,丰田和松下合资的电池公司 PrimePlanetEnergy&Solutions 与澳大利亚锂硼矿商 ioneer 签署协议,将从 ioneer 美国 RhyoliteRidge 锂矿项目采购锂。

  此外,大众、戴姆勒等车企今年也通过委托机构游说等方式,试图在锂矿储量丰富的智利,劝说其政府扩大锂矿开采。车企到上游买矿,仅从上述公开要买矿的车企来看,其数量已经不少,算上没有公开但已经在做的企业,足以说明车企抢矿已经成为汽车产业链中一大显著的趋势。

  车企为什么要抢矿?直接动因是电池成本高企,无奈。 电池成本压力转嫁给了主机厂,我们主机厂只能向后一体化造电池和布局电池原材料。所以广汽也在做电池,也要去买矿。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近日公开表示,目前除特斯拉之外的新能源整车厂都是亏损的。

  从已在资本市场上市的新造车企业来看,蔚来汽车今年一季度毛利率仅 18.1%,环比去年四季度下降 2.8 个百分点;小鹏汽车今年一季度整车毛利率也仅 10.4%,环比去年四季度降低了 0.5 个百分点。理想汽车今年一季度的车辆毛利率环比去年四季度虽没有下降,但基本在原地踏步。

  但被车企抱怨电池成本高的动力电池企业,实际上也是 冤大头 ,它们一样没从产业链上赚到更多的钱。今年一季度,动力电池企业也普遍利润大幅下滑,其中宁德时代、欣旺达、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 归母净利润 )分别同比下降 23.62%、26.13%、32.79%、19.43%,而孚能科技归母净利润为亏损 2.44 亿元。

  不仅是国内企业,国际巨头 LG 新能源也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今年二季度,LG 新能源净利润环比一季度下降 60.4%,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85.7%。 由于新冠疫情、全球供应瓶颈、金属价格上涨反映到产品价格的延迟,公司盈利状况恶化。LG 新能源高层曾在公司电话会议上表示。

  整车厂与电池商都称没有赚钱,那么到底是谁赚走了电动车的钱?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近日在 2022 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指出,产业链短期的困扰,来自上游矿产的资本炒作,炒作带来了碳酸锂、电解液等原材料价格的暴涨。

  曾毓群所言有着实际数据的支持。今年 4 月,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一度触及 50.3 万元 / 吨,创下历史新高。截至 2022 年 6 月底,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的市场价格分别为 47.55 万元 / 吨和 47.75 万元 / 吨,较年初分别上涨 71.35% 和 123.65%。

  作为国内 锂矿双雄 ,天齐锂业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10-134 倍;赣锋锂业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4-5.3 倍。两家企业均表示,公司业绩大幅变动系主要锂产品的销量和销售均价同比均明显增长。

  不仅是锂矿龙头,其他拥有锂矿的上游企业也都赚得盆满钵满。今年上半年,盛新锂能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9.5 倍,盐湖股份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3.2-3.4 倍,融捷股份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44 倍,永兴材料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6.1-6.8 倍,藏格矿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43 倍。

  高工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车企、电池企业直接掌控锂矿并不稀奇,正如车企对核心零部件的强占有欲一样。预计 1-2 年内,锂矿资源都将面临供应趋紧的状态。 先下手为强 ,可以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

  实际上,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直接掌控锂矿后,除了自行开采赚取上游锂资源的高溢价,也可以拿锂矿为砝码,提高与原材料企业的谈判主动权。

  但值得深思的是,在汽车产业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中,车企一边造车一边还要去挖矿,这种现象从未出现过。这是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才发生的新现象。

  这反映出汽车产业链的利益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张孝荣表示,在电动汽车时代,车企在产业链中的主导权遭到动摇。电动汽车带来了动力能源的转变,整车制造环节的价值大大降低,不再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

  传统车企在产业链中的主导权,来源于整车制造环节的高价值,这种高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燃油车 三大件 (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的生产和调教能力,其中调教能力很关键。针对燃油车,车企即便 三大件 都选择外购,也有机会凭借自身优秀的调教技术,制造出极强竞争力的整车产品。而进入纯电动汽车时代,传统的发动机、变速箱都不复存在。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陈佳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全球汽车产业链自身产生激烈变革,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池大厂成为产业新的龙头,深刻影响着这个产业的全球利益格局。车企要想避免丧失产业主导权,必须突破供应链瓶颈,从源头掌握包括锂在内的电动汽车的核心资源,保持竞争力。

  事实上,为了掌控电池环节,车企近年来已相继开始自建动力电池工厂,正如同传统车企自建发动机厂一样。传统车企在过去对产业链的掌控,通常走到自建发动机厂这一步,不再会向上游做更多布局,整个产业链的合作方式是基于专业分工。而现在的电动车企,却不仅要自建电池厂,还不得不去抢锂矿。 全球锂矿总有一天会开采完,到那个时候矿到底在哪,在谁的手上,谁有控制权,谁有话语权,谁才会对新能源拥有真正的决定权。 大合新能源董事长张利在近期公开表示。

  问题在于,不论是自建电池工厂,还是开采锂矿,这些领域均并非整车厂的专长。再者,车企抢锂矿究竟只是短期行为,还是长期行为?这些都关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重构的最终面貌。

  历史数据显示,锂资源价格并非一直上涨,而是呈现周期性的大起大落。从 2015 年初到 2018 年初,碳酸锂价格从 4 万元 / 吨逐渐上升至 15 万元 / 吨。但随着锂矿扩产、疫情爆发等因素,2018 年至 2020 年,碳酸锂又持续下跌至最低 4 万元。

  多家研究机构认为,由于 长鞭效应 (供应链需求信息在一级级传递中越来越放大扭曲失真)以及锂矿复产和开发(一般 3-5 年)与电池扩产(一般 1-2 年)所需的时间差,锂资源中长期将继续呈现波动起伏的周期性特征。

  招商银研究院研报预测,2023 年 -2025 年,随着锂盐产能释放,价格将出现阶段性回落。但整体来看,锂盐供给端依旧无法追赶上需求端持续且强劲的增长,锂盐将出现长期供应短缺。2026 年后锂盐将出现新一轮供需缺口,支撑价格回升。

  张孝荣则认为,由于供需矛盾可能长期存在,车企布局锂矿资源,不只应当作为短期的权宜之举,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战略。

  在上半年的时间里,车市虽然依旧深陷疫情和芯片危机的影响,但在国内行之有效的应对之下,中国车市的恢复也是肉眼可见;因此,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盘点一下,那些在今年上半年上市的重磅新车们。

本站 国金证券08月05日发布研报称,首予博雅生物(300294.SZ,最新价:56.59元)买入评级。评级理由主要包括:1)血液制品为主的综合性医疗产业集团,业绩长期稳健增长;2)血制品行业成长确定性较高,景气度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