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专题报告:赋能、节能、产能三层次助力新能源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8-12

  三大顶层文件落地,前瞻指引建筑工程行业从赋能、节能、产能三条路径助力新能源+,实现“双碳”目标。2021 年 10 月 21 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 发展的意见》,要求实施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2021 年 10 月 24 日,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 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统筹提出调整能源结构、推动工业领域降碳绿色发展、提 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

  2021 年 10 月 26 日,国务院发布《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 案》”),要求推动推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加快优化建筑用 能结构,开展建筑屋顶光伏行动,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到 2025 年,城镇建 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

  现况1:我国当前碳排放进程处高位缓增阶段,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过半。总量 方面,当前我国总碳排放量为99亿吨CO2,仍处增长区间,但“十三五”后端增速显著下降; 能源结构方面,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56.8%,非化石能源占比15.7%。从发达国家经 验来看,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优化消费结构是实现碳减排的最主要途径。

  现况2:当前我国单位GDP碳排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 工业门类占全国碳排总量超7成。从单位GDP数据看,202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3.4吨标煤 /万美元,单位GDP碳排放量为6.7tCO2/万美元,显著高于3.8 tCO2/万美元的全球均值;从 行业门类看,电力碳排列首位,2020年占比45%,其后钢铁、水泥、石化化工、煤化工、 铝冶炼分占当年碳排总量14%、5%、5%、4%、1%。

  路径:“双碳 1+N”政策体系中的“1”正式发布,要求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推动工业 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双碳工作意见》”),提出调整能源结构、工业领域降碳绿色发展、建筑领 域降碳节能进行总体部署。我们认为:新能源&储能大建设、工业降碳改造&减量置换, 最终均需以实物量形式落地,建筑工程行业作为项目承揽、工程承建方,将为能源电力、 工业各行业门类充分赋能,下属工程咨询、工程承包、工程运维等细分赛道有望充分受 益。

  “双碳”目标旨在控制地球升温,能源消费结构变化为“双碳”实现过程中最显著特征, 未来风电、光伏发电将成占一次能源主导地位。《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要求:至2025/203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 下降18%/65%,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25%左右;到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 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根据IEA预测,“双碳”目标下,至2030/2060年 我国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18.5%/58.9%,其中光伏发电占比分别 5.8%/25.6%,风电占比分别2.3%/12.4%。

  “十四五”期间,我国风电、光伏年装机容量合计约 130GW,总投资有望超 3.25 万亿元,新能源基建或享受板块成长 α。根据中央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至 25 年/30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25%, 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较 05 年降幅超 65%,实现碳达峰目标。根据 GWEC 预测口径, 我国“十四五”规划风电年均新增装机有望超 50GW;根据 CPIA 预测口径,我国“十四五” 年均新增光伏装机约为 80GW。 “十四五”期间年均新增风电、光伏装机合计约 130GW, 以 50 亿元/GW 测算,对应年投资约 6500 亿元。

  新能源比重加大,电源侧发电、负载侧用电时间错配,综合能源基地、源网荷储一体 化建设重要性凸显。光伏电源天然具有不稳定性、不可预测性,易受天气、时间等因素影 响,波峰波谷特性明显,风电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因此需配套储能设备以满足一次调频 与平滑波动曲线需求。综合能源基地及源网荷储一体化具有强化电源侧灵活调节作用,能 够优化综合能源基地配套储能规模,充分发挥流域梯级水电站、具有较强调节性能水电 站、火电机组、储能设施的调峰能力。

  “储能+新能源”模式成为标配,抽水蓄能未来一段时期在电源侧储能市场占据主导地 位。储能一般分为电储能、热储能两大类,电储能技术又可分为物理储能、电化学储能和 电磁储能三大类,其中作为物理储能主要形式的抽水蓄能适用于较大规模能量调配的储 能技术,用于电网侧替代昂贵的调峰电站。

  抽水蓄能进入大建设时期,未来十年装机容量有望实现两个翻番。我国当前抽水蓄 能电站总装机规模 32.49GW,占全国储能装机比重约 9 成,在建装机规模 55.13GW。2021 年 9 月 9 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按照能 核尽核、能开尽开的原则,在规划重点实施项目库内核准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其中,投产 装机容量目标方面, 2025 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三五”翻一番,达到 62GW 以 上;到 2030 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四五”再翻一番,达到 120GW 左右;中长期 规划布局重点实施项目方面,规划布局重点实施项目 340 个,总装机容量 421GW; 中长期规划储备项目方面,提出抽水蓄能项目 247 个,总装机规模 305GW,在落实相关 条件、做好与生态保护红线等环境制约避让和衔接后,可调整进入重点实施项目库。

  抽水蓄能电站投资体量大,将有效拉动国内水利水电建设。我们按照竣工年份、区域 分布均匀的原则,分别选取 2023-2028 年竣工的 15 座抽水蓄能电站,地域横跨东北、西 北、华北、华东、华中等区域,测算得到国内抽水蓄能电站单 GW 平均投资约 63 亿元。

  按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下简称“两网”)规划口径进行测算,偏审慎情景下,未来 10 年,抽水蓄能年投资约 683 亿元。根据公开披露信息:国家电网方面,截至 2021 年 10 月,其在运蓄能电站 28 座、装机 23.41GW,在建 35 座,对应装机 48.53GW, 力争 2030 年运行装机达到 100GW;南方电网方面,未来 10 年,拟投资约 2000 亿元用于 抽水蓄能建设,“十四五”、“十五五”合计建成投产抽水蓄能装机 21GW,同时开工建设拟 “十六五”投运的 15GW 装机抽水蓄能电站。

  基于国网 2030 抽水蓄能投运总装机 100GW,当前已投运装机 23GW,我们偏审慎地假设:未来 10 年,国家电网仅实施完 77GW 装机抽水蓄能电站, 63 亿元/GW 投资强度,对应总投资 4825 亿元,叠加南 方投资情况,未来 10 “两网”在抽水蓄能板块年投资约 683 亿元。

  抽水蓄能两部制电价发布,有望激发多主体投资热情。两部制电价即电费通过两部 分计收,容量价格、电量价格。一部分按照变压器容量或需量计收基本电费;另一部分按 照用电量计收电度电费。这样的电价制度使得抽水蓄能电站的相关资产和成本可以考虑 纳入区域电网定价资产和成本中, 通过跨区跨省输电价格进行回收, 或根据抽水蓄能电 站作用在相关省份中进行分摊,体现了“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 有利于激发投资活力。

  南方电网规划正式发布,叠加国网“十四五”此前表态投资额,预计“十四五”电网投 资规模有望接近 3 万亿元。2021 年 9 月 9 日, 国网董事长在 2021 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 坛上表示,国网“十四五”计划投入 3500 亿美元(约 2.2 万亿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 2021 年 11 月 11 日,南方电网印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公司电 网建设规划投资约 6700 亿元。两家公司合计电网投资规模将达到约 2.87 万亿元。当前国 家电网“十四五”尚未发布,从南方电网看,其“十四五”电网规划投资额较“十三五”电网 投资实际完成额大幅提升 51%,我们认为,国家电网“十四五”电网总投资规划有望超 2.2 万亿元。

  新一轮西电东送建设中,特高压建设有望再起。“十三五”时期,受降杠杆、减负 债政策影响,特高压建设有所放缓。根据《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工作方案》:我国特高 压建设回暖,2020 年特高压跨区跨省输送电量达 20764 千瓦时,建设投资规模达 1811 亿 元,比 2019 年同比上涨 120%,2021 年预计国家电高压跨区跨省输送电量达 24415 亿千瓦时。“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将投资超过 2 万亿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目前大批 特高压工程在规划建设中,预计“十四五”期间特高压工程开工数量或达 13 条,到 2025 年,国家电网经营区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 3.0 亿千瓦,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 50%。(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021年10月21日,国家发改委等5部委印发《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 碳的若干意见》 提出:到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行动,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 玻璃、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等重点行业和数据中心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 30%,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明显提升,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2021年11月9日,国家发改委等10部委对外发布《“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重 点行业清洁低碳改造方案》,明确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4大高耗能行业减污降 碳“路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能源、钢铁、焦化、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 工等重点行业“一行一策”绿色转型升级,加快存量企业及园区实施节能、节水、节材、减 污、降碳等系统性清洁生产改造。2)在国家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支持有条件的重点行业 二氧化碳排放率先达峰。在钢铁、焦化、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等行业选择100 家企 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工程建设,推动一批重点企业达到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

  围绕“双碳”目标,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协会相继发布碳达峰目标年限和减 量指标。钢铁、有色、建材行业预期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其中建材行业下设水 泥行业预期2023年率先实现碳达峰。碳减排具体指标方面:至2030年,钢铁行业碳排 放量较峰值降低30%,预计实现碳减排量4.2亿吨;至2040年,有色行业力争实现减碳 40%。减碳措施方面,节能提效、优化工艺流程、碳循环/碳捕集技术均将作为上述行 业降碳路径。随着“双碳”进程持续加深,新工艺、新技术有望持续在上述工业领域推 广普及,有望持续催化工业产线技改、新产线建设等专业工程建设需求。

  短期看,该行业降碳主要依靠“产能减量置换”、设备更新降耗两大手段。据我的钢 铁网统计口径,2017年-2025年我国钢铁行业计划退出炼铁产能3.25亿吨,置换新建产能 2.85亿吨,计划退出炼钢产能3.6亿吨,产能置换新建炼钢产能3.2亿吨。产能置换主要集 中在“十三五”、“十四五”,其中“十三五”炼铁和炼钢产能退出超2亿吨,置换新建产能明 显低于退出产能;“十四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计划退出炼铁产能1.16亿吨,产能置换新 建炼铁产能1.20亿吨,退出炼钢产能1.08亿吨,产能置换新建炼钢产能1.16亿吨;据钢铁 工业协会,截至21年10月,国内已有超6.5亿吨钢铁产能在施超低排放改造。

  长期看,短流程炼钢、绿氢冶炼、碳捕捉等技术将助力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 2020年,我国长流程和短流程炼钢企业粗钢产能占比分别87.1%、12.9%,短流程比例较 “十二五”末提高3%。

  自有资金较为充足。从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看,2018-2020 年,A 股石油石化、钢铁、 有色、水泥行业上市公司该项财务指标总体保持平稳,对应金额分别为 4037、1443、1009、 869 亿元;从账面货币资金看,A 股石油石化、钢铁、有色、水泥行业上市公司账面货币 资金逐年稳增,2020 年对应金额分别 3727、2264、2305、1331 亿元。

  央行发布碳减排支持工具,有望以增量资金助力工业领域降碳。2021 年 11 月 8 日,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方式,支持清 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其 中节能环保领域主要包括工业领域能效提升、新型电力系统改造等。碳减排技术领域主 要包括碳捕集、封存与利用等。根据浙商宏观团队预测:预计 2022 年央行投放规模可能 在 2 万亿左右,平均每季度 5000 亿上下,考虑“先贷后借”的机制设计要求人民银行按贷 款本金的 60%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预计可撬动 3.3 万亿以上的新增信贷规模。

  我国建筑产业链碳减排压力大,发展装配式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实现“双碳”有效手 段。根据建筑节能协会,我国建筑建造过程碳排放占比 28%,运行碳排放阶段占比 22%, 施工阶段占比 1%,“双碳”目标下行业碳减排压力大。装配式建筑在建材生产阶段与建筑 施工阶段碳排放有明显优势,相较于传统现浇建筑,装配式建筑在建造与废弃回收环节具 有“减碳”特性。利用实际工程项目数据,汤煜、周观根等学者研究表明:PC、钢结构装配 式建筑较传统现浇建筑碳排放分别减少约 5.9%、30%。

  2021 年 3 月,住建部发布《关于 2020 年度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的通报》,从全 国、区域、结构类型和装配式产业链四个维度披露发展数据:

  1) 总体看:总量高增,渗透率低位快增、超额提升 2020 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共计 6.3 亿方,较 2019 年高增 50%;装配式结构渗 透率提升至 20.5%,同比增加 7.1pts,超额完成“十三五”既定 15%渗透率目标,实现低位 快增,装配式建筑行业保持高景气度。

  3) 分区域:三大城市群占比提升、东部省份渗透率快增 区域占比:20 年重点推进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新建装配式建筑占全国 比例为 54.6%(19 年 47.1%),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占 45.4%(19 年 52.9%)。 省级渗透率:上海 91.7%(19 年 86.4%),北京 40.2%(19 年 26.9%),天津、江苏、 浙江、湖南和海南均超 30%。

  政策端推动装配式建筑再加码,降碳效果显著。21 年 10 月下旬,中央密集发布政 策,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推动建材循环利 用,强化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管理。

  装配式建筑长坡厚雪,未来十年市场空间有望超 5 万亿元。依据国务院、国家卫健 委等对人口预测值和人均住房面积,我们推算得到 2020-2030 年期间,年均新增房屋面积 中枢为 23.0 亿平方米。在此基础上,根据住建部对装配式建筑渗透率指标要求,结合 PC/ 钢结构市场占比及单位价格,中性假设情景下:至 2025 年,PC 构件制造、钢结构工程市 场空间有望分别达到 2300 亿元/年、2500 亿元/年;至 2030 年,PC 构件制造、钢结构工 程市场空间有望分别突破 3600 亿元/年、6000 亿元/年。

  “双碳”目标下,钢结构建筑全寿命周期具备低碳排放强度,有望在建筑业“碳中和“进 程中迎来加速发展:

  情景 1:仅考虑前端钢筋、水泥等建材生产碳排。 测算过程:我们通过行业通用设计指标进行测算,得到单位面积建筑主材碳排放量排序如 下:轻钢结构(0.10)<钢筋混凝土结构(0.11)<重钢结构(0.19)(单位:tCO2/m2)。 结论:仅考虑建材端碳排情景下,重钢建筑、轻钢建筑碳排强度较混凝土建筑分别+72.1%、 -9.4%,轻钢结构建筑具备更好的“减碳”效果。

  情景 2:考虑建筑使用寿命到期,拆除后废钢回炉。 测算过程:拆除阶段: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的钢筋可回收、混凝土成为建筑垃圾。据中国金 属结构协会,废钢作为电炉钢冶炼原材料(单吨碳排放量仅 0.8t),回收率接近 90%,回 炉废钢碳排放强度较高炉炼钢下降 61%,降碳显著。我们测算,废钢建造重钢、轻钢建筑 碳排放强度较钢筋混凝土建筑减少约 32%、64%。

  光电建筑是由拥有光伏发电功能的建筑材料建造的建筑,英文全称 Photovoltaic Building,本质为建筑。强调发电功能和建筑功能融合,构成部分包括建筑主体结构、光 伏外围护结构、光伏附属设施等,其中光伏外围护结构主要为光伏屋顶和光伏幕墙,光 伏附属设施包括光伏遮阳棚、光伏栏杆立面、光伏女儿墙等。

  光电建筑可分为 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和 BAPV(Building Attached Photovoltaic)两大类。BIPV 本质为光伏建材,将光伏(PV)模块和建材产品 结合,应用于建筑屋/立面,形成一体化光伏屋面、光伏幕墙,成为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BAPV 也称为“安装型”太阳能光伏建筑,是将光伏系统附着在建筑上,本质为光伏模块, 适用于既有建筑物后期加装光伏系统。

  构造 1: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组件可分为晶硅、薄膜两大类。晶硅类(c-Si)电池组件材料包括多晶硅、 单晶硅,为最常用的太阳能活性材料,此类电池通常通过导电金属带或导线(铜或银)连 接。薄膜类电池组件材料包括碲化镉(CdTe)、铜铟镓硒(CIGS)、钙钛矿等,多为柔 性材料,可很好满足建筑构造和外形需求。其中 CdTe 发电玻璃具有弱光性能好、更低衰 减率等特性;且对倾角依赖性不大,受遮挡影响较小,较适用于建筑立面。

  构造 2:背板 背板是指组件背面的封装材料,处于光伏组件最外层。可分为玻璃板、聚合物材料 (多层背板)两大类。前者多应用于双玻组件,正面接受直射光、背面接受反射光,均可 发电;后者主流复合型工艺为 PVDF/PET/PVDF 三层涂覆结构,具备绝缘、阻水、耐候等 特性,抗腐蚀能力良好。

  构造 3:框架和边缘密封 单玻组件多采用铝合金边框,双玻组件多无铝框。密封材料主要起到边框与电池板粘 接作用,兼具防水、隔热、避震功能。(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基于“节能+产能”情景,建筑业方能如期于 2030 年实现碳达峰,光电建筑作为“产 能”路径主抓手,在“双碳”战略背景下有望迎来需求爆发。我国建筑全过程(含建材、建 筑施工、建筑运行)能耗占全国总能耗超 51%,“十三五”(2016-2018 年)以来建筑业碳 排放增速放缓,但年复合增速仍达 3.1%,碳达峰、碳减排目标下建筑领域节能减碳压力 大。按照基准情景、节能情景、产能情景、脱碳情景四种情景来看,建筑业“碳达峰”时间 由 2040 年渐次提前至 2025 年,基于“节能+产能”情景,建筑业方能如期于 2030 年实现 碳达峰,光电建筑、装配式为两大重要抓手。

  “十三五”期间分布式光伏装机激增,光电建筑占比近半。2020 年,全国光伏装机容 量为 252.2GW,其中国新建装机 48.2GW,分布式光伏占比 3 成。根据光伏协会预测,保 守预计下,2025 年末累计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 609GW。分布式光伏 2021 年第三季度累 计装机容量 94GW,“十三五”期间 CAGR 高达 67%。其中光电建筑(BAPV 为主,BIPV 为辅)占比近 50%,2019 年累计容量 30GW。

  2021 年 10 月下旬,中央密集发布政策文件,要求建筑领域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行 动:开展建筑屋顶光伏行动,至 2025 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 力争达到 50%。2021 年 11 月 25 日,国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联 合印发《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再次明确要求:1) 充分利用建筑屋顶、立面、车棚顶面等适宜场地空间,安装光电转换效率高的光伏发电 设施。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到 2025 年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可安装光伏屋顶面 积力争实现光伏覆盖率达到 50%;2)全国公共机构年度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 1.89 亿吨 标煤以内,碳排放总量控制在 4 亿吨以内。

  近期多省发布政策,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2021 年 11 月 26 日,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安装光伏设施作为北京新建大型公 共建筑的强制性要求。江西省发改委提出,到 2024 年底,全省各开发区具备开发条件的 光伏屋顶覆盖度达 80%。云南省能源局提出到 2023 年底,试点县工商业建筑屋顶安装光 伏比例不得低于 30%。陕西省规定在试点期内,光伏屋顶发电装机规模需新增 400 万千 瓦,浙江省各试点地区新增光伏装机规模不少于 10 万千瓦。

  为引导低能耗建筑应用,补贴对象逐步聚焦至分布式 BIPV。针对自发自用、余量上 网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1)国家层面:度电补贴金额从 2016 年的 0.42 元/度逐步调整至 0.03 元/度,呈现逐年下调趋势。2)地方层面:上海市、北京市、陕西西安市于 2020 年 出台分布式光伏补贴政策,其中北京 BIPV 补贴最高可达度电 0.4 元。上海市分布式光伏 度电补贴奖励标准自 2019 年起逐年减少。四川省分布式光伏补贴收紧,取消工商业发电 项目补贴,保留户用光伏度电 0.08 元补贴。南京市、深圳市于 2021 年出台分布式光伏补 贴政策,其中南京 BIPV 补贴不超过 0.5 元/W,深圳补贴标准为度电 0.3 元。西安市针对 新建/后加装 BIPV 项目,分别给予 0.3 元/瓦、0.2 元/瓦工程补助。

  存量建筑 BAPV 市场容量空间或可达到 9600 亿元,新建建筑 BIPV 市场空间有望 突破 830 亿元/年。

  存量建筑。考虑到建筑结构物屋顶老化程度和可安装性,取 2010-21Q3 期间竣工厂 房、公共机构面积,分别 34.5、20.7 亿平方米,假设:1)其中 30%具备 BAPV 安装 条件;2)假设厂房层高为 1 层、公共机构层高为 5 层;3)考虑当前市场中标价格, 单瓦落地造价 5~6 元;4)功率偏保守按 150 W/平方米取用。 测算得到:我国存量厂房、公共机构屋顶 BAPV 装机潜在空间或达 174GW,对应市 场容量约 9600 亿元;

  新建建筑。假设:1)屋顶光伏造价 5~6 元/W,功率约 150 W/平方米;2)基于国务 院 10 月印发《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 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 50%”,我们假定 2025 年厂房/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光伏屋顶 覆盖率达 50%。

  建筑全产业链视角看,关注光伏玻璃、安装运营两大赛道投资机会。光伏业务上游 包括单/多晶硅的冶炼、铸锭/拉棒、切片等环节,硅料环节产业门槛较高,目前我国已经 摆脱进口依赖。中游包括太阳能电池生产、光伏发电组件封装等环节,组件构成包括光 伏电池、组件、逆变器、支架等。下游包括光伏系统安装及服务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