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读书会|阅读能治病吗?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8-13

  本次讲座目的在于为非专业人士阅读费孝通先生的名著《乡土中国》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费孝通先生是对中国社会文化特点作出现代诠释并产生了国际影响的著名社会学家。《乡土中国》注重以社会人类学的方法提炼中国乡土社会的“观念中的类型”(Ideal Type),“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等原创性概念大胆、朴素而未完全成熟,其中既有对中国乡土社会文化特点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批判,又隐含了从中国传统为人处事之道中提炼普遍性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诉求。《乡土中国》既是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入门捷径,也为“了解我们当前很多复杂而混乱的难题”提供了重要的认识基点。

  嘉宾:冯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讲师)、邢程(浙江大学文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张小迪(北京电影学院教师、艺术家、策展人)、王钦(日本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准教授)、初金一(美国耶鲁大学斯拉夫语言文学系助理教授)等

  现代性的话语逻辑无时无刻不把各种生命体验规划为理所应当的“常态”,真实的生命体验则注定抵御这种规划。伴随着晴朗的理性光照,流变不居的生存情绪时常从深渊涌出,让精神失序的实质曝现于酒神祭的当夜。世界历史所遗留的诸多创伤和幽怨,则随之在阴霾密布的艺术云团里获得追忆和疗治。在尼采式的视角下,《先进》于传统节日邀请数位青年学人,围绕20世纪以来诸多令人不安却又散发迷人魅力的经典文艺案例,展开秘密且忧伤的学术研讨,以求在炎热的当代夏夜,唤起与异乡他者的共鸣。希罗多德在中国:关于“历史”概念的思考

  以《历史》传世的希罗多德被西塞罗誉为“历史之父”,这一称号获得普遍认可是在“历史学的世纪”——19世纪。其时,伴随“西学东渐”,希罗多德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本讲座首先爬梳涉及希罗多德的各种叙述,进而诠释其在现代史学中的位置。“中和旧说”与朱子早期思想的关系及其理论困境

  延平“静中体验未发气象”的指点虽使得朱子关注未发已发问题,但朱子的关注重心却在于对生生变化及其本原的追问,而与静中工夫不相契合。朱子的“中和旧说”正是对其早期思想的延续和深化。在“中和旧说”中,朱子以生生不息的变化和心灵的不息活动为已发,以使得这一活动得以不息的本原为未发。为了通过已发把握未发,朱子将工夫指向了把握不息之流的一念、瞬间,但这一工夫方向却带来了支离、急迫的难题,而这又源于朱子片面地从“动”的方面理解生生变化。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朱子调整了对生生变化的理解,在生生变化中确立了本原的相对稳定的完足的呈现形态,即“静”的形态,这一调整体现在心性关系上就是心灵在静中未发时节呈现自身具足的天命之性。这一转向既是朱子对延平静中体验未发之教的安顿,更是他本人致思生生变化的思想结果。

  嘉宾:周晓虹(学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金(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潘晓婷(吉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等

  学当代中国研究院主办的本次论坛,邀请了全国各地的学者,线上共同探讨: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的理论探索,战争、与历史变迁,社会主义建设,口述历史与人物群像,改革开放与社会变迁等主题。斯宾诺莎与主体性问题

  在以谢林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唯心论传统中,斯宾诺莎一直被看成是一种巴门尼德式的现代形而上学的代言人,在其中主体(自我或我思等)完全消融在唯一、绝对和无限的实体之中。在本讲座中,我们将从当代斯宾诺莎的研究视角重新探讨斯宾诺莎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并试图由此揭示出他的哲学中的新的维度。主流世界观如何发生改变:从清代财政思想说起

  本次的学术工作坊,我们邀请了耶鲁大学的张泰苏教授,从清代财政思想说起,谈谈主流世界观如何发生改变。张泰苏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法律与经济史、产权理论与中国与法律,著有《清代财政国家的意识形态基础》、《儒家的法律与经济:前工业化时期中英家族与产权制度比较》。大道千秋秘 智慧晳古今——从古道家太极门到中华太极学

  道是老子关于存在的概念,是中华思想文明的核心支柱。东西方思想家都认为老子达到了人类智慧的最高峰。然而自老庄以下,道家学说似乎静止了,定格在了老子极简的概念和叙述中。唐宋以后,鲜有关于道家的“新闻”或系统性论述,代表道家传承的人物和流派隐声匿迹,留下无限的神秘和怅望。无知使多数人把道教等同于道家,误以为画符念咒的道教就是道家。这些认知持续到道家太极门走出千年秘传,由仿佛先生以中华太极学的名义将道家学说再次呈现于众。太极学以“三界九理”的架构,将至简至玄至奥的道梳理成完备的学术理论体系,体现了老子由一性认知到五性思维的智慧。它阐述了为什么貌似矛盾的“独立而不改”与“非恒道”隶属不同的境界,为什么老子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戛然而止,为什么境界性真理和境界性存在弥补了相对真理和客观存在的先天不足,为什么自然无为返本是生命养修的关键所在,为什么“无知”胜“有知”,为什么“道者争天下所不争”,为什么佛道修行不同于科学,亦不悖于科学,为什么修道是人人能够进入的神秘境界。区域·城市·空间

  8月14日,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学术沙龙”邀请陈丹丹老师主讲“区域·城市·空间”,讲座分为上、下两场,分别以“影视的文化生产”和“一种影视研究的视野与方法”为题,与大家分享影视文化研究。盛世何以崩塌:安史之乱前后的大唐

  周日晚,我们将在腾讯会议做音频直播:“盛世何以崩塌:安史之乱前后的大唐”,邀请了《盛世的崩塌》的作者郭建龙、《弃长安》的作者张明扬,一起聊聊安史之乱前后的故事。让经典成为通识

  嘉宾:陈引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国刚(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竺洪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詹丹(上海师范大学光启语文研究院教授)、郭永秉(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傅杰(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特聘教授)、周绚隆(中华书局执行董事、)

  8月15日上午,中华书局推出的“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举行线上的新书发布会,邀请改系列主编陈引驰教授,以及参与编写的各位老师一起,与大家分享中华经典。“中华经典通识”系列包括了《资治通鉴》通识、《老子》通识、《庄子》通识、《西游记》通识、《红楼梦》通识等。文化冷战研究:回望与前瞻

  文化冷战研究经典样态是心理战研究,后来大体出现了三个新的研究趋势:时间上的“超越冷战史”、空间上的“跨国史和帝国史转向”、方法上的“文化史转向”。本讲座将系统回顾这三个趋势,并且结合最近若干年文化冷战研究的新领域——亚洲的文化冷战,谈谈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拜伦与五四时期的中国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的人文大讲堂,本期邀请到了复旦大学的戴从容教授,主讲拜伦与五四时期的中国。

  阅读,一直以来被视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纾解“焦虑”的有效途径,但有时,阅读也会成为问题本身。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人生的痛苦是因为书读得太少”。多读书,人生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吗?为何人们会理所当然地认为阅读能治好时代和个人的病症?大家津津乐道的“文青”算是一种病吗?而文学作品又真的具有治愈功效吗?本周六下午,张秋子老师将与作家周晓枫在读库大客厅一同展开探讨。北京|从青春出发,走向文学的辽阔之地——孙一圣《必见辽阔之地》新书分享会

  孙一圣的首部长篇小说《必见辽阔之地》讲述了千禧年发生在华北平原上的一桩校园罪案,故事从青春出发,逐渐走向社会与历史的辽阔。8月13日下午,我们有幸请到作者孙一圣和《当代》杂志执行主编徐晨亮,在单向空间·大悦城店,一起聊聊《必见辽阔之地》,聊聊这本书如何从青春出发,走向文学的辽阔之地。上海|遇见中国纹样的秘密——《中国纹样》展览分享会

  百年前震撼欧洲的中国纹样,有多美?朵云书院·广富林店正在举办的“遇见纹样的秘密——《中国纹样》图片展”,给你答案。本次展览聚焦现代设计和色彩理论先驱欧文·琼斯的《中国纹样》一书,在中国美学的藤蔓上,摘取“纹样”这片枝叶。8月13日下午,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徐汝聪将来做客朵云书院·广富林店,结合《中国纹样》展览,为你揭秘纹样的历史,带你拓宽对中国纹样认知和了解。上海|“偶像”的诞生——《偶像失格》译者与设计师分享会

  《偶像失格》出版“内幕”全公开!为什么取名为《偶像失格》?日语翻译的趣事和辛酸泪?书籍封面是如何构思的?设计师如何被编辑“压迫”改了一稿又一稿……包括但不限于以上问题,都将在这次分享会上与大家一一讲述!欢迎大家来到夜晚无人的咖啡馆,一起聊聊“偶像”的诞生!上海|应援文化的代际碰撞——《偶像失格》共读分享会

  “追星是我生活的中心。”“ta有什么值得你喜欢并且付出这么多的?”“只要被与ta相关的一切包围,我就感到安心。”“追星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不更重视现实生活?”我们时常听到类似这样仿佛来自于两个世界的对话,站在对立面,互不理解,但也互不交流。偏见的墙如果筑得太厚,那就用对话慢慢推倒它。这一次,我们请了来自不同年代的两位嘉宾,聊聊各自的看法和经历,也听听对方的叙述,希望有一些有趣的碰撞。重庆|勒是雾都——《假装拥有这座城》新书分享会

  当假装成了现代人的一种习惯表情,我们假装在亲密,假装很成功,经常装嫩,偶尔又装老成,在朋友圈里,假装拥有那些我们自由来去的城市。其实当我们假装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做什么?欢迎参加《假装拥有这座城》新书分享会,和作家、嘉宾一起吐槽我们辗转于大城之间的生活,讨论归属、幸福、生计等任何你关心的话题。广州|既熟悉又遥远的赛璐璐片

  赛璐璐动画(Cel Animation)是一种具备手绘艺术风格和人文气息的动画制作方式,我们熟悉的那些日本动画,例如《灌篮高手》《龙珠》《魔女宅急便》等,都是赛璐璐动画时代的代表。赛璐璐片是如何运用到动画中的?它为何如此珍贵?如今,在动画发展到电脑3D作画后,为何还总有声音在表达对赛璐璐动画风格的念念不忘?8月14日下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金城老师将在方所广州店分享关于赛璐璐片及动画发展的故事。深圳|一个青年作家到底应该写些什么——《百年惊魂》新书分享会

  8月14日,畅销书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钟宇将携全新悬疑力作《百年惊魂》莅临覔书店深圳宝安壹方城店,与读者分享新书创作背后的故事。南京|青年鲁迅:从南京走向世界

  本场讲座聚焦1898年5月至1902年2月,鲁迅在南京的四年求学经历,以及之后鲁迅与南京的几次交集,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张娟教授,引领我们探讨南京城市文化精神对鲁迅思想形成的影响。鲁迅后期的“立人”思想,进化论观念、选择医学又弃医从文等思想都可以在南京求学生活中找到原初的心理动因。南京|倾听外部的声响——刘博文诗集《耳鸣》分享会

  嘉宾:刘博文(诗人)、王勇(诗人、散文家、江苏省网络文学院院长)、黄梵(诗人、小说家、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

  《耳鸣》为刘博文创作的诗歌合集,收录其创作的几十首诗歌,大多数作品为高中时期所作。值得注意的是,这本诗集80%的诗是为他人所作。作者在自序中也提到自己写诗时常是一个观察者,而他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便是蹲踞点与出发点。本次分享会,旨在讨论作者与外部的关系,以及作者如何将外部的声音化为诗歌的语言。南京|我和我的南京阅读分享会

  《家住六朝烟水间》和《南京城市史》是南京作家薛冰写给南京城的两部灵魂之书。8月13日,薛冰,以及摄影家冯方宇,南京广电知识类节目主持人叶帆,历史学博士、媒体人白雁,媒体人邹琦,室内设计师陈卫新,南京悦的读书会文化行走老师陆晖,南京十竹斋画院执行院长卫江梅,莫愁印社社长童迅,广播主持人叶苏露(播音名叶子)将来到南京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围绕一个人与一座城的关系,追溯南京自古以来的民间书写传统是如何与那些闪闪发光的诗文一起,成为1600年浩荡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人都知道白居易,但你想知道白居易如何对抗杭州的夏天,如何与“好基友”元稹日常互怼,又如何深爱着杭州吗?司马一民老师带着许多白居易的“大料”而来,同一样喜欢“挖料”的阿伦特一起,和大家分享白居易在杭州工作、生活的点滴,去重新认识这样一个充满生活情趣、可可爱爱、有血有肉的白居易。杭州|不愿被诅咒的文学青年——李柳杨&周于旸新书漫聊会

  本周日下午,我们邀请了青年作家李柳杨、周于旸和骚客文艺主编董啸,以及单向夜班经理,在杭州单向空间分享这两位新锐作家的新书《没有玫瑰的街道》《马孔多在下雨》。在文学创作中,一起来聊聊他们不愿被这个时代诅咒的人生。成都|当我们假装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做什么?——《假装拥有这座城》新书分享会

  很多人的故乡并不是目前生活的城市,他们因为求学、工作或其他原因离开原籍,奔向一座城市,再迁往另一座城市。他们在梦想和妥协间辗转周折,虽然在某城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时常还能感觉到距离,拥有大都市,有时只是一种假装。欢迎参加《假装拥有这座城》新书分享会,和作家、嘉宾一起吐槽我们辗转于大城之间的生活,讨论归属、幸福、生计等任何你关心的话题。西安|不被定义的猫——书籍分享会

  青年诗人余幼幼,自称“重度猫瘾患者”。五年前,她的两只猫先后去世,她便开始拿起画笔画猫,心想如果猫不能留在身边,那就让文字和画代替它们留在身边吧。本周六,方所西安店邀请到余幼幼老师,分享她与猫的情感,和书籍、画作的创作故事。合肥|我该怎样去塑造这一切——杜绿绿诗集《城邦之谜》签售&分享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