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中认为决定个人命运和人生层次的文化属性到底指什么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01-15

  《天道》是一部很有深度的文艺作品,改编自文学作品《遥远的救世主》,它完美地揭示了人性,我们平时很难想明白的问题,有时候能在这里找到答案。书中一个主要的观点就是决定一个人个人命运和人生层次的是文化属性。文化属性”这个词,几乎贯穿全剧始终。全剧所有试图表达的观点,描画的剧情,以至其中人物命运的各自发展,最终都被归于这个带点“神秘”色彩的词汇。

  说他神秘,是因为这是一个撑起全剧逻辑的核心词汇,在剧中各路人物命运变化的重要关口,画外音一再提起这个词,让我们在体会命运无常之时,不由得又有了一点“宿命”感。

  那么,什么是“文化属性”?或者更准确地说,电视剧中的“文化属性”想表达什么,真正的“文化属性”又是什么?

  要说“文化属性”,当然就得先说“文化”,什么是文化?文化一词,最早出自《易经》,“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啥意思呢,就是在自身人群,社会范围内通过各种形式,形成规则,法令,礼仪程序等,进而在“天下”推广。

  所有的法令,礼仪,包括文字,语言,音乐等等,都是规则,不同于其他人群,社会的规则。你可以接受外来的音乐,农作物等次级事物成为自身社会的补充,但若是核心规则被动摇,你这个人群,社会的独特性,你的文化,也就不存在了。

  如上,文化,首先是规则,这是他的内涵,其次他是我们的一切生产生活方式,是一切人类活动及创造的总和,这是他的外延。更直白地说,凡与人,与人群,社会相关者,都是文化。独立于社会之外的单个人,没有讨论的价值,也无所谓文化或规则。我们生活的社会,是被无数有形无形的规则,即文化所撑起,所构造,同时也塑造了构成社会的我们。

  比如说,长江,黄河是不是文化?当然是啊,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千年万年,长江,黄河,乃至这片土地的一草一木,早就与我们形成了互相改变,相互塑造的关系。我们时时刻刻改变着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而他们又何尝不是时刻在改变着我们。文化,与我们,与这个社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关系。文化塑造着我们,我们又在改变着规则,文化。

  很有意思吧,这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什么“有文化”,“没文化”之类的说法,有的只是在某个社会,人群范围内,对于规则掌握的多少。

  进而,以国家为个体,全球为社会,也有其规则,文化。如果说,并没有一个被全球普遍接受,承认的规则,文化存在,那么在弱肉强食的状态下,谁的力量大,谁的文化就成为强势文化,效仿,学习他们的,就被称之为“有文化”,反之则为弱势,“没文化”。这个逻辑放在国家,社会之内,同样成立。

  国家之内,需要有一个被广泛认同,被这个国家所有人群共同接受的文化,比如对于如今的中国来说,这就是“中华民族”。

  这个文化的形成,并不是天然有之,需要种种苛刻的条件,尤其是需要漫长的时间成本。比如说春秋战国归于大秦一统,即便有强横的武力加持,即便有自“大禹治水”,划定“九州”,树立“天下”观念后几百千年,在文化趋同方向的努力,在大秦试图将自身文化强行加之于“六国”之上时,仍然遭到了普遍的反抗,以至二世而亡。最终这个问题的解决,在于西汉帝国找到了新的思路,融合各种文化,跳出自身局限,在世界观层面形成突破,对各种分支文化一视同仁,才奠定后来的基础。

  又如“中华民族”的这个认同,当然也不是空穴来风,实际上地缘环境的相近,我们这片土地上的人群,本就是一直相互影响着的,在各自的不同之中,又是有着相互认同的认知基础的。

  拿“汉匈百年战争”来说,西汉帝国的崛起,固然与春秋战国直接相关,其实匈奴又何尝不是?若不是从春秋战国到楚汉争霸,几百年间,一批又一批在中原战场失意离开,南下北上,东进西出,将大量的较为先进的生产力,生产方式,还有更重要的,人群社会组织能力带往四方,又怎么会有匈奴帝国的崛起?

  进而,固然西汉在这场百年战争中笑到了最后,但是在这百年的进程,包括对西域等地理区域的认识,从音乐,诗歌,农作物,饮食,服饰,到对战争形态,方式的认识,其影响何其深远,又何尝不是深刻地改变了我们自己。

  在国家这个统一的文化认知之下,又可以因地域,语言,民族等区分为各种“子文化”系统,再因地域,语言细分,因工作,兴趣,受教育程度,血缘,姓氏以至饮食口味,习惯等等,区分为更小的“文化”人群。

  文化属性,就是根据这一系列从大到小,不断细分的“文化”,直到将我们个人,在国家社会这个大群体中,准确定位的事物。他是我们自一出生,就天然具备的,相当于我们在这个社会中的“身份证”,“门牌号码”一般的东西。

  那么,“天道”中说的“文化属性”又是什么,好像跟我们以上说的不是一码事啊。的确,电视剧中,实际上是把“社会属性”,这个特定的“文化属性”,跟普遍意义上的文化属性,混为一谈了,以至于造成我们观看过程中的一些理解困难。

  当然,或许这正是电视剧由于其公众性,由于其十几年前的时代性,故意为之的效果。因为,这个所谓“社会”属性,实际上说的就是“阶层”。其实,所谓“强势”,“弱势”的文化之中,原本就是带着这层意思的。

  我想吐槽的是,电视剧中,这个“文化属性”不仅被说得神乎其神,而且还带了一份“宿命感”。认为“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就是天道,是不可更改的。然而实际上,无论强势弱势,无论阶层,以至“文化属性”,都是可以被改变的。以此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当然可以,但是把他作为唯一标准,那无疑是错误的。

  作为电视剧,有其自身局限性,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如果我们真的以为事情就是剧中说得那个样子,那就是大错特错了。事物总是要发展的,对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