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入古老中华文明(组图)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05-06

  日前,《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在天津市博物馆盛大开幕,开展前三日,就吸引了近千人观展,国庆假期,天津博物馆更是人流如织。此次国宝进天津是历年来在天津举办的级别最高的古代文物展,同时也是天津博物馆2009年最受公众瞩目的展览之一,是天津博物馆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期间闭馆,日本首先提出能否趁此机会遴选精品出境展出。2007年年初,《悠久之美———中国国家博物馆名品展》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隆重举行,并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此次展出的国际保险费超过十亿元人民币。日本展出结束后,湖南省博物馆向国家博物馆提出设想,希望这些珍贵展品能在首都以外地区集中亮相。国家博物馆采纳了这一建议,国内巡展由此成行。命名为《国家宝藏》展的该展览相继在福建、河南、海南、广东、辽宁等省市举行。展览到哪一地,当地便掀起一股“赏宝热潮”。因为无论是在过去或未来的国家博物馆中,都不太可能将如此多件珍贵的国宝级文物集中在一起展出。一般情况下,这些国宝都是分期分批展出,有些甚至很少能与观众见面。

  天津博物馆从去年就积极与国家博物馆联系,几经协商、策划,2009年6月两馆正式签署了展览协议。天津由此成为《国家宝藏》展国内巡展第九站,同时也是最后一站。

  漫步国家宝藏展厅,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始终萦绕左右。朱红色的城墙诉说着中华五千年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人们熟悉的人面鱼纹彩陶盆硕大的盆体前,观众默默地走进展览中,它虽名为“盆”,实则是儿童瓮棺的棺盖,内壁附有神秘的人面鱼纹图示,反映了仰韶文化常见的葬俗。

  紧随其后的是七件出土于殷墟妇好墓的珍贵器物,形象别致如铜偶方彝,通体清透如腰佩宽柄器玉人……

  猛然间人们的视线被一件巨型青铜器吸引,正是人们熟知的四羊方尊!它高58.6厘米,重达34.5千克,是我国现存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这件寓意吉祥的青铜器巧妙地将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动物造型与器体融于一体,不愧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展览中还有一件体形硕大的虢季子白盘,这件古代的盛水器在它的底部用8行111字铭文记载了铸造经历,因是铭文最长的青铜器被载入史册,它的最后一位私人收藏者与捐献者刘氏家族,则用拳拳爱国之情为它谱写了一部更加壮丽曲折的史诗!

  在本次展览的第三部分雄浑史诗——秦汉一统的系列展品中,观众最不能错过的便是彩绘雁鱼铜灯。全灯整体作鸿雁回首衔鱼站立状,鱼腹、雁颈、雁体内部中空,且彼此相连。照明时产生的烟雾经“鱼颈”,进入盛水的雁腹,最后被水溶解。这一设计避免了烟雾对室内空气的污染,艺术且环保,足见我们祖先高超的技艺水平与闪耀着光辉的智慧结晶!

  展厅中部,一件水平放置的器物恰似人的造型,它就是著名的金缕玉衣。玉衣是汉代皇帝、诸侯王和高等贵族死后特有的一种殓服。高大的玻璃展柜上写道:它由1203片玉与2567克金丝制作而成。欣赏其华丽外表的同时,我们是否也该为这精美的制作工艺而叹服呢?

  此次展览,天津博物馆特意补充进一些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展品,使天津观众欣赏到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国宝。

  水下考古是二十世纪后半期新发展起来的考古学方法,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队发掘了大量的水下文物。此次来天津的展品中有一件水下考古发掘的磁州窑白地黑彩婴戏纹罐,而天津博物馆收藏有另一件磁州窑罐,两件样式基本相同,只是馆内收藏的那件形体略小。将这两件文物摆放在一起展出,可以使观众了解水下考古与传世文物的相关知识,此系国宝天津站的创举。

  走到展览厅尽头,这里陈列着此次展览中唯一一件绘画文物,同时也是国宝展各地巡展中只在天津站展出的画卷——潞河督运图。潞河也称白河、北运河,北通北京,东南通天津,与南北大运河相接,可达杭州;经海河,可出渤海海口。这件绢本设色的画卷以生动笔法记录了清乾隆末年座粮厅使冯应榴沿潞河前往天津三岔口一带视察漕运的情景,将潞河两岸的繁荣景致展现得淋漓尽致。回首这条纵贯我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悠久道路,相信没有一位观众不为身为华夏子孙感到骄傲与自豪!

  天津博物馆除了举办丰富多彩的展览,发挥博物馆自身的优势外,更注重博物馆功能的延伸与推广,利用博物馆的人力资源、知识资源,举办各种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文化需求。

  从《国家宝藏》展厅参观出来的许多观众,手里都拿着一本精美的展览图册。观众们纷纷表示,配合这本小图册来欣赏文物,能更直观地理解文物本身的艺术、历史、文化特质,节省了大家由于缺乏相关知识而盲目浏览的时间,实在是太方便了。本次展览荟萃了来自国家博物馆的精品文物57件(套),青铜器、玉器、陶器、瓷器等各类文物均囊括其中,就观赏价值而言,仅一级文物就占展出文物总量的百分之四十之多。数量众多的国之重宝势必会引起观众的强烈兴趣,但是展品涉及的历史文化、文物知识较多,对于普通观众可能一时难以记住这些丰富的信息。针对这一问题,天津博物馆工作人员设计制作了精美的32开图册,这是一本详略得当,体现历史、文物、考古小知识的普及性读物。天津博物馆对每一位购买票的观众都会赠送这本展览宣传图册。

  这本看似“简单”的图册,实则凝聚了许多工作人员的数月心血。他们首先广泛搜集历史、文物、考古等方面信息,对其中涉及的专业知识、生僻字等予以标注;基本大纲形成后,又对内容反复进行斟酌、校对,确保宣传图册准确翔实;最后,以最贴近大众的语言进行表述,充实背景知识,满足观众对展览深层信息的探索需求。

  为了达到宣传文物历史知识、展现祖国文化、拉近博物馆与观众距离的社会效果,天津博物馆宣教部举办了“文物历史知识”走进社区、学校等活动,还精心准备了“国家宝藏”系列讲座。

  工作开展以来,天津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足迹已遍布河西区陈塘庄街、大营门街、东海街、梅江街、友谊路街、尖山街、天塔街、下瓦房街、柳林街、越秀路街等十余个社区。

  居民们的热情完全超出了工作人员的想象。每次讲座伊始,许多社区居民都已在活动现场有序坐好,他们认真聆听讲座内容,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讲座期间,有些居民还用相机拍下展板上的文物照片,向主讲人询问相关文物知识。参加讲座的居民表示,自己经常到博物馆参观,这样的讲座进一步拉近了博物馆与大众的距离,文化瑰宝不是少数人研究的对象,而是全民文化素质提升的平台。

  借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天津博物馆特别赶制出以“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为主题的图片展,将这一系列具有强烈时代感召力的展牌与《国家宝藏》图片展先后送入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以及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等高校,使学生们感受到祖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真挚情感。

  为配合此次《国家宝藏》展,天津博物馆宣教部于8月特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作为国宝展开展期间的临时讲解员。通过博物馆网站及媒体的大力宣传,近千名热爱文博事业的朋友填写了申请表。其中既有青春朝气的高校学生,也有机关干部、自由职业者、退休公务员等各界人士。天津博物馆经过初选、面试、培训、实战模拟、终极考核的层层比拼,50名表现突出的志愿者脱颖而出。

  在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紧密安排中,“会聚名师”的培训课程给志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训中,年逾古稀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玉器鉴定委员会成员、原天津艺术博物馆馆长云希正先生等文物专家就展览涉猎的文物的知识、展品欣赏点等进行了授课培训。天津博物馆优秀讲解员,还针对志愿者讲解员实际问题进行了示范指导。培训结束后,志愿者向各位老师提出了许多专业性问题,他们纷纷表示非常感谢天津博物馆为大家无偿提供这样一次与专家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博物馆的长期志愿者。

  在50名走上“工作岗位”的志愿者中,一位南开大学药学院的研究生向博物馆工作人员展示了他的“国宝笔记”。一沓厚厚的A4纸上,细致勾勒出每件文物的复杂图示,各种纹饰旁加注了相应的讲解词,讲解词与文物特点融为一体,便于记忆。他坦言,目前自己在学校有大量的实验工作,但天津博物馆开展的国宝展讲解员活动深深吸引了他,为了能够参与到如此有意义的活动当中,放弃休息时间是值得的。

  9月17日,伴随《国家宝藏》展的顺利开幕,蓄势待发的志愿者们已佩戴胸牌、穿着统一服装从容“上岗”了。展览期间,志愿者讲解员将为观众提供免费讲解。作为首位引领讲解的志愿者南开大学研究生靳姝婧在志愿者留言簿上写下她的讲解感言:“能与每一位观众分享自己对国宝的理解是我最欣慰的事情!”为了能让每一位志愿者感受到天津博物馆的优质服务,博物馆的组织者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休息了。刚刚参加工作的陈晨表示:“由学校走向社会,自己的身份也在发生相应变化。在校园里是接受,在社会中则是奉献和给予,能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使更多人获得知识与欢乐,正是对我的一种肯定。”

  多日来,这些志愿者的热情感染了每一位参观游客,虽然疲倦,但他们脸上始终带着微笑,虽然声音沙哑,但他们仍尽心解答着每一个问题,因为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热爱支撑着他们,可以有一个机会,与更多人分享交流自己的知识和感受,他们乐此不疲。

  国宝展开幕以来得到了全市观众的厚爱,开展后第一个周末,参观人数已逾千人。《国家宝藏》展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使博物馆人感到尤其欣慰!同时,天津博物馆工作人员也在积极收集和整理观众反馈意见,这些通过现场留言册或互联网表露个人心声的热心市民,除盛赞展览的成功举办外,还提出了一些问题。对此,天津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详尽解答。

  答:本展览的展品全部是真品,在运输、拆装箱、交接、陈列布展中不容许半点差错。为此,我市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我馆通过多次协商确定了严密的展品运输方案和规范的布展流程方案。展品运输和布展工作均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专家和华协运输公司的专业工作人员全程监督和协助。我在这里特举一例来说明程序的严格性。在展厅中有一件(套)名为“骑马武士陶俑”的文物,布展后我们发现这件器物背后的文字展板与文物视觉效果不够美观。于是我提出可否制作一块新展板来弥补缺陷。但依照程序,为此我们就需要和负责运输安放这批文物的专业公司重新签订一份合同!由于时间仓促,我不得不放弃这一要求。如果是仿制品,也就完全没有必要搞得这么复杂。虽然这是我们在这次国宝展中的遗憾之处,但相信每位观众可以从这种小小的缺憾中看出布展工作的严格与细致程度。

  答:观众的这种疑问正是我们追求的展览效果。其实我们对保安措施作了非常严密的布置,采用的是内紧外松的策略,使大家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欣赏这些精美的国宝。表面上看保安的人数不多,但他们都被安排在关键的部位,并且不会有视线死角;监控、报警等技防设施也作了隐蔽处理,尽量不使观众有被监视的感觉。

  答:有人怀疑不正说明修复者技艺的高超吗?展出的四羊方尊是由湖南著名的青铜器修复专家张欣如先生在五十年代修复的,其技艺之高,在当时就曾得到很高评价。存有这种疑问的观众可能对文物修复技术太不了解。别说青铜器,就是陶瓷器、玉器、书画、丝绸这些更精细的文物,我们许多修复高手都能将其修复得天衣无缝,外行人很难辨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