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连载系列|高考之际看看古代书院里的“清北班”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6-29

  朋友圈都是感叹“还好生的早”,高考语文题浸润着厚重的民族文化,没点真才实学,真心不太容易,如果是小编答题,估计妈妈要忧心我能不能考上大学了。

  提及古人的考试,大家一般都会想到科举,科举的选拔制度,三年又三年,像极了我们的中考、高考和公务员考试。

  这项活动从宋代就有了,比如我们首期提过的明道书院,就规定:每月三课,上旬经疑,中旬史疑,下旬举业。

  科举作为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从隋代初创,唐朝繁荣,至宋代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是学子们“出人头地”的不二法门。

  这时士人们就自发扛起了培养人才、匡振教育的大旗。他们仿效前人在山林中建立书院,来解决士人无处求学的窘状。

  但是也有书院从“周边”下手,鼓励学习文学,还特别开设诗课、文课、小课(课试诗赋、经解、策论)、散课,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应试能力。

  白鹭洲书院就有规定:“每日或看经书若干,或读时文若干、古文若干以及论表策判若干,《通鉴》《性里》各书若干。”

  就是外面关闭门户用的门闩、门环等,扃试,通俗讲就是每个考生被分别关在一间独立室内应试作答,清代“扃试”时考生一般被关在斋舍或考棚中。

  如杭州崇文书院,在每年春秋两季,都会择良辰吉日在西湖上集合超过半百之数的大船小舟,让学生三人一组,在舟船上作答。

  官课又有县、府、道、轮课之分,由地方各级官员主考,就类似咱们今天高考前时不时参加的县模考、市模考、省模考等等。

  小编想说,无论是曾经还是将来,无论成功与失败,都该铭记高中那个全力以赴、奋力拼搏的自己,铭记那段用努力装点的青春岁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