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02-27

  文化自信来源于一个国家历史底气,来源一个民族发展的渊源。在漫长的岁月,中华民族凭借着自身的智慧、艰苦奋斗、友善的精神品质,长久的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进入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坚定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为民族复兴立耕铸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风雨飘荡的旧中国,不仅是能人志士,全中国的普通民众都悍不畏死的冲的一线,就因为大家都这强烈的文化认同感,才能凝聚出强大的战斗力。现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接近民族的复兴,广大的党员干部更要勇敢的站出来,做民族文化坚定的宣传者、引导者,同一切破坏、渗透文化的行为做斗争。

  坚定文化自信,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历史总是能为现实提供重要参考,也能为前进的道路指明方向,更能涵养一个民族的精气神。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主张“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到了近代,党带领着广大人民群众浴血奋战28年,发展了坚定信念的“井冈山精神”,勇往直前的“大渡河精神”,听党指挥的“铁军精神”......进入社会主义的建设时期,进一步拓展为为国争光的“大庆精神”,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就应该从历史文化中充分汲取奋进的力量,以史促行、以史增信。

  坚定文化自信,让文物遗产活起来。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近年来,从“国宝会说话”到“三星堆上新”,再到“云游敦煌”“故宫文创走红”……一件件文物实体、一个个文化现象不断“飞入寻常百姓家”。党员干部要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坚持做中华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持续筑牢自信自强的精神家园,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吕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