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04-04

  大家好,今天报告的题目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报告将站在中国和欧洲文化互动的角度,从古罗马、古希腊对中国的认识为开端,以文明的交流与互见为切入点,梳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

  众所周知,中国和欧洲分别处在欧亚两端,之间是无尽的旷野沙漠和连绵的崇山峻岭。先秦两汉时期,中西交通尽管艰难,但仍有许多痕迹可寻,那些在欧亚腹地时常迁徙的游牧民族,他们的口头传说,零星记载形成了西方关于中国最早的认识——一半是神话,一半是传说。

  自夏、商、西周以来,中国文化与西方各族文化就发生了交流和影响,并且通过游牧民族与中亚、北亚、西亚甚至更遥远地区间接地发生了接触。这种接触使得欧亚逐渐构成了一个链环。随着欧亚草原之路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就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和希腊两个文明国家间的交流就是靠中国农耕文化首先与西方游牧文化进行接触,然后又通过草原游牧民族继续向西传递而实现的。

  被称为“历史之父”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的代表作《历史》中记载过东方中国的大体方位。希罗多德生活的年代正值中国的春秋时期。他在《历史》第四卷中引用了公元前7世纪希腊诗人、旅行家亚里斯特亚士的长诗《独目篇》中的一段记载:“住在‘北风以外’有一个名叫希伯尔波利安(Hyperboreans)的民族,其居地‘延伸至海’。”

  除此,在《历史》中还记载:“前7世纪时,自今黑海东北隅顿河(Don.R)河口附近,经窝瓦(Volga)河流域,北越乌拉尔(Ural)山脉,自额尔齐斯河(Iitish.R)而入阿尔泰天山脉间之商路,已为希腊人所知。”

  现在几乎所有的西方研究者都认为公元前4世纪的克泰夏斯是最早用“塞里斯”来称呼中国人的,在他的书中提到:“赛里斯人(即古代中国人)及北印度人,相传身体高大,达十三骨尺。寿逾二百岁。”这种说法显然是无稽之谈,但需要注意的是书中首次使用了“塞里斯”的名称,显然希腊人用他们所见到的中国丝绸来称呼这个国家。

  我们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这可以上溯到殷商之前。因为早在甲骨文中就有丝字和以丝字为偏旁的其他文字。相传黄帝的妃子嫘祖是最早教百姓养蚕的人,除此,《诗经》中也有很多关于蚕桑的记载,可见在远古时期,蚕和丝就成为了“塞里斯人”的特产。

  在公元6世纪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饲养家蚕和制造丝帛的国家。从商始,中国的丝织品已经销往海外,丝绸很快成了抢手货。这些独一无二的精美衣料吸引了西北的游牧民族,成了中原地区与西域各族的重要等价交换物,并且通过这些游牧民族传向了欧洲。现有的考古资料也可以证实,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的丝绸通过河西走廊进入了新疆地区,再通过西域各族流入了葱岭以西的中亚、西亚甚至远达西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