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者自述:毒瘾让人生不如死,唯有驱赶“毒魔”……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0-06-28

弃陋习,树新风。一直以来,丽江的殡葬改革工作一直在稳步推进中。 不久前, 丽江市古城区人民政府发布《丽江市古城区人民政府关于火化区实施遗体火化的通告》,《通告》规定:从2020年11月1日0时起至尊食王

戒毒者自述:毒瘾让人生不如死,唯有驱赶“毒魔”……至尊食王

“就一次应该没关系”,生活中总是能够听到这样话。但如果你问曾在毒海沉沦的人如何远离毒品,他们会说,千万不能有“就吸一次”的想法。

尹三(化名)和李光(化名)就是这样,在朋友“就一次没关系”的说辞和教唆下,染上了毒瘾。

现在,尹三和李光已成功戒毒。尹三说,离开强制隔离戒毒所后,他梦见过两次过去吸毒的场景。

梦醒后,他害怕,之后变成恐惧,生理上的戒毒并不是最难的,如何避免心理所致的复吸是一辈子都要面对的问题。

今天是第33个国际禁毒宣传日,云南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省四所)在全体戒毒人员中开展以“驱赶心中毒魔、脱变重生”为主题的励志教育课,2名戒毒成功人士分享戒毒成功经验和融入社会的心得体会。

染毒18年,多次被强制隔离戒毒

“我今年42岁,但是已经染毒18年,身体早就被掏空了。”面对镜头,尹三(化名),看起来似乎与常人无异,但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的手臂上因频繁注射毒品留下的累累疤痕。他静脉曲张严重的大腿,已经开始有些溃烂,这也是多年吸毒留下的后遗症。

尹三18岁开始吸海洛因,之后尝试K粉、冰毒、混合吸食等新型毒品,近乎一半的人生历程都与“毒”相伴。

至今,他仍在努力戒毒。

“说起来你恐怕不信,我爸曾是一名警察。”因贪玩不爱学习,尹三中学辍学后,“一次朋友过生日,在朋友‘就一次应该没关系’的教唆下,我尝试了海洛因。”

后来,在朋友的影响下,尹三一发不可收,多次吸食染上毒瘾。

“为了吸毒,我偷过爸爸妈妈的钱,骗过家里的拆迁补偿款。”尹三讲起吸毒经历,深深叹了一口气,“后来我为了筹措毒资,开始偷盗,一次在偷电动摩托车时被警察现场抓获,后被送到云南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强制戒毒。”

经过22个月多的时间,尹三以为总算戒掉了毒瘾,但出来没过几天又复吸了,“每次戒毒都下了决心,戒了,断掉了,但是一旦毒品摆在我面前时,所有戒毒的事情都彻底忘记了。”尹三因复吸先后几次被强制隔离戒毒。

受够了毒品对自己生命的摆布,尹三决定戒毒,至今已连续5年没有碰毒品。

去年尹三结婚生子,还开了一家足疗按摩店,他的员工中有2人也有吸毒史。“我们现在互相监督,每星期按时到派出所做尿检。”听说,可以申请驾驶证,尹三准备今年下半年申请驾驶证。

工作之余,尹三每天坚持跑步,练习八段锦,周末回老家看望父母,“因为毒品我荒废了18年的光阴,现在我想弥补曾经的亏欠,驱赶心中的‘毒魔’。”

部队转业,蹉跎8年摆脱“毒瘾”的沼泽

李光(化名)是一名部队退役军人,他高中毕业后,赶上部队到该区招兵,通过政审、体检,顺利入伍,在部队服役3年。

退伍后,李光与朋友合伙做生意,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算得上一名成功的商人。可受身边朋友影响,24岁那年他染上了毒瘾。

从染上毒瘾的那一刻起,李光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购买毒品,他卖掉商铺,进行偷窃,多次被公安机关处罚,最后女朋友离他而去,亲人也对他敬而远之。

在经历了“毒瘾—戒治—复吸”的漫漫长路,32岁李光才成功戒除毒瘾。

目前,李光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还谈了一个女朋友,如果没有今年的疫情,本该在年后就举行了婚礼。

面对镜头时,李光面带微笑,从容自信,说起毒品说,李光直摇头,“毒品,一次也不行!”

戒毒者亲身经历讲述,驱赶心中毒魔

今天是第33个国际禁毒宣传日,省四所立足自身工作实际,于6月22日在全体戒毒人员中开展以“驱赶心中毒魔、脱变重生”为主题的励志教育课,2名戒毒成功人士分享戒毒成功经验和融入社会的心得体会。

受疫情影响,活动以线上分享的方式进行,2名戒毒成功人士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己从自暴自弃的戒毒人员,在戒毒所警察帮教指导和亲人不离不弃的支持下,一步步战胜毒瘾,最终回归社会的故事,希望勉励戒毒人员走出毒品的“泥潭”,坚定戒毒信念,翻开人生新篇章。

“这次禁毒宣传日是我感触最深刻的一次,现在社会上对我们这些戒毒人员负面声音比较多,我们迫切需要这种同伴力量、榜样力量的引导。”戒毒人员张某感慨地说。

“每一年的禁毒宣传日,我们所里的戒毒学员都会到社区、学校,通过自身经历去讲述毒品带来的危害,以此来教育社会广大青年、学生。”省四所党委书记、所长周益武介绍,“今年受疫情影响,我们在内部戒毒人员中开展活动,让学员讲好戒毒故事、讲好自己被毒品危害的感悟,然后用自己的切实感悟,通过电视媒体这样的方式传向社会,通过线上的方式为社会禁毒工作尽一份力。”

据了解,接下来,省四所将继续扩大教育覆盖面,邀请专家学者、志愿者,采取线上、线下、视频等多种方式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帮助在戒人员增强法制观念,提振戒毒信心,远离毒品,健康无毒生活。

构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体系

《2019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现有吸毒人员214.8万名,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6%,系连续第二年减少,同比下降10.6%。其中:

35岁以上109.5万名,占51%;

18岁到35岁104.5万名,占48.7%;

18岁以下7151名,占0.3%。

在发布的毒品形势报告中和逐渐曝光的新闻中,不难发现的是吸毒人员日趋低龄化。针对吸毒人员日趋低龄化的新特点,2015年下半年开始,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全面启动以校园为主阵地、以在校学生为重点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

稚嫩的年纪,本该坐在教室里接受知识,但却早早地成为了毒品的“受害者”。

那为什么毒品离青少年越来越近呢?

1、炫耀、追求刺激、好奇、跟风等心理

许多青少年觉得吸毒比较刺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也比较大,如果自己所交往的的群体或周围有人吸毒的话,盲目跟风也会致使青少年染上毒品。

更不要说在青少年的“中二期、叛逆期”等生理、心理发育的特殊阶段,吸毒会让青少年觉得“别人不敢的事情我敢”,为了满足自己错误的炫耀心理、自豪心理,从而踏上吸毒的道路。

2、缺乏毒品安全意识

比较偏远的城市或者乡村,毒品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不是特别全面,这就导致一些青少年缺乏毒品安全意识,不认识毒品或者说对毒品的危害性了解得非常浅,青少年比较单纯,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判断能力都比较弱,错误的认为毒品其实好吸也好戒除。

3、沉溺娱乐场所

夜总会、KTV、酒吧、迪厅等娱乐场所人员复杂,环境也比较复杂,而在这些混乱的场所中,吸毒者和贩毒者最常出现,加之有的毒品无色无味,放在饮料、香烟里面难以分辨,沉溺在娱乐场所的青少年极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

4、受到他人的引诱

“他人”在这里是泛指的意思,比如贩毒者的引诱,为了兜售毒品,实现自己的利益,一开始为了拓展市场和招揽人才,会让低年龄群体免费吸毒,但是当这群人染上毒瘾后便开始提出用钱买毒品。

再比如不良朋友的引诱,进入青春期以后的青少年,三观还未完全形成,一旦交上不良好友,盲目信任别人,爱逞“哥们义气、姐妹义气”等等,加上“好友”的鼓吹、怂恿等,青少年就很容易在别人的引诱下,染上毒品。

时髦心理如今是一个信息社会,每天信息量爆炸,其中也充斥着许多三观不正的宣传。很多娱乐圈偶像因为各种原因沾染上毒品,为了吸引眼球,某些报导将明星吸毒描述为无害、被迫无奈的形象。

造成没有分辨能力的部分人,把时尚和气派与吸毒联系起来,将吸毒当做时髦的炫耀,认为不吸毒就是落伍,吸毒就是有派头。

5、新型毒品“花样多”层出不穷

国内对毒品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使得犯罪分子为了逃避警方打击,不断翻新毒品或者给毒品包上一层“伪装”,比如说近几年出现的“神仙水”“开心水”“奶茶”“小树枝”等等新型毒品极具伪装性和迷惑性。而在一代传统毒品、二代合成毒品问题之外,出现了第三代新精神活性物质,数量巨大,更新换代速度快且形式多样,难以分辨。

6、运毒方式更隐蔽,毒品易得

中国禁毒形势报告指出,互联网+物流”已成为贩毒活动主要方式。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发布、订购、销售毒品和制毒物品,网上物色运毒“马仔”,或通过物流寄递等渠道运毒,购买者可用微信、支付宝、Q币等在线支付方式,这样青少年可轻易在网上接触到毒品。

7、家庭环境影响

家庭是一个人生活的重要环境,父母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家庭不和睦,父母关系不和谐,甚至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孩子成为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出气筒、承受者,会使青少年产生厌家、自卑、敏感等情绪,这样的青少年极其容易受到外人引诱。

而研究表明,不良的家庭环境往往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

“为了做好青少年预防工作,我们积极履行社会职责,积极开展禁毒宣传‘六进’活动。”周益武说,“每年把毒品预防列入中小学禁毒宣传必宣课堂,确保驻地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二年级禁毒教育基本覆盖。”

据介绍,省四所努力打造集智能法治学习、互动法治游戏、毒品案例展示、综合体验等为一体的多功能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为毒品预防教育、法治宣传履行社会职责,构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体系。

一朝沾毒,一生戒毒

拒绝毒品

从远离第一口开始!

至尊食王 又到周五,是不是有点小激动!老规矩,在拥抱周末之前先一起来看看本周最后一份晚报吧。 美团点评二季度净利润22.1亿元 美团点评二季度财报显示,营收247.2亿元,同比增长8.9%。净利润22.1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