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丽江80后女子与351名艾滋“朋友”的那些事……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0-12-01

9月20日消息,9月19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邮政”)与拼多多在京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农产品进城及扶贫助农相关领域发挥各自优势,全面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合作。当日灰太狼图片

探访丽江80后女子与351名艾滋“朋友”的那些事……灰太狼图片

艾滋病,提到这个词,你还会惧怕吗?

明天,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在这样的日子里,一份2020年丽江全市累计报告的艾滋病患者数据呈现在读本君面前:截至2020年10月31日,丽江市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1858例,累计死亡383例,现存活1475例,在治1352例。

其中,性传播(异性+同性)占95.24%,静脉注射吸毒占4.17%,性接触+注射毒品占0.59%,在累计报告病例中,0-9岁(0.5%),10-19岁(3.2%),20-29岁(27.1%),30-39岁(27.5%),40-49岁(22%),50-59岁(11%), 60岁及以上(8.7%),年轻化趋势明显。

母婴与血液传播得到控制,性传播仍堪忧

据丽江市防艾办介绍,经全市防艾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按照国家最新感染者估计数,我市艾滋病感染者发现率达89.4%,抗病毒治疗覆盖率91.7%,治疗有效率达95.3%。2020年1-10月,无母婴传播病例,母婴传播率为0,无经输血传播病例,距“2020年底实现‘三个90%'和消除母婴传播、消除经输血传播”的防治目标仅一步之遥,防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为与全省同步实现这一艰巨目标,全市防艾人员仍在全力冲刺。

通过数据,我们不难发现,艾滋病传染最多的途径仍是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通过人为干预,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数据背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却是防艾工作人员的默默奉献。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读本君走近丽江防艾一线人员。

“我与351名艾滋病患者的那些事儿”

沙鹏莲,宁蒗县疾控中心艾滋病科科长。她是与艾滋病感染者有着密切关系的人。同事们和感染者都亲切地称她为“老沙”。

老沙并不老,88年生的她,从事疾控防艾工作已有7年。

七年来,她接触过几百位艾滋病感染者,时常身处防艾一线。她手里有一本记录着宁蒗全县确诊艾滋病患者的电话本,如今本子都已经被翻烂。在她的手机通讯录里,联系最多的不是亲朋好友,而是她们科管理的宁蒗现有记录的351名艾滋病感染者。

作为防艾一线工作人员,老沙的脚步几乎跑遍宁蒗各个偏远山区,有时是去宣教,有时是提供上门服务。按照国家政策,为感染者免费检测、免费治疗,常年零距离接触他们。

“我和他们的关系,就像朋友、家人,只有建立了足够的信任,感染者才会放心把自己交给我们来管理。”老沙说,很多时候艾滋病人群就像一个大家庭,他们相互信任,相互配合,遇到不开心的事,大家会相互倾诉。

有过害怕,甚至被威胁过

很多人知道,艾滋病主要有三种传播途径: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虽说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才会发生传播,但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人员,仍然存在职业暴露的风险。

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刚接触艾滋病人的时候,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因为不了解他们的心理,也非常害怕和他们接触,并且一开始家里人也极力反对。”

七年的工作中,老沙也经常会遇到拒绝配合治疗、情绪激动、出言威胁的病人。但是,工作就是责任。遇到这类情况,老沙和同事们会耐心劝解,必要时还要在保证病人隐私的情况下“配合病人”来给他们做病情检测,病人去哪儿,他们就要追踪到哪。

“大部分情况都是病人担心我们会把他们感染的消息泄露出去,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所以拒绝治疗,甚至有时会半夜打电话威胁我……”老沙告诉读本君,其实病人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作为一名防艾人员,他们有高度严格的保密制度,对于艾滋病感染者的隐私保护,是工作首位。除了疾控人员和治疗的医生有知情权外,感染者的身份信息得到绝对保密。

像“卧底”,也要像父母

老沙和同事们经常会加班加点来采集患者们的血液去做相关检测。大部分感染者都会约周末来检测或领药,就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隐私。

“有时候我们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还会去到患者家,或者到他们认为安全的地方开展工作。有的人担心暴露身份,还会戴着墨镜、帽子全副武装开车过来。”老沙笑着说,自己从事的这个工作,不仅像“卧底”,还要像“父母”。“因为我们随时要盯着患者到底有没有按时吃药,有没有遵医嘱。随时要像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那样,各种监督和唠叨。”

在老沙的手机微信里,很多对话都是叮嘱病人吃药的消息。“由于艾滋病的潜伏期因人而异,所以吃国家免费发放的这个药,是目前阻止艾滋病发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只有按照医生说的把药吃了,健康生活,才能延长自己的寿命,并且结婚生子都不成问题。”

“看到9岁感染者的眼睛,我的心碎了”

在老沙管理感染者的职业生涯里,有一位患者让她至今心痛。每每提到,都不禁落泪。

感染者是一名9岁小朋友,确诊于2012年,如今已有17岁,他的父母都是感染者。母亲因接受不了自己孩子也被感染的打击,当年服毒自杀身亡。孩子父亲是一名吸毒人员,常年进出监狱。

起初,父子俩都不愿意配合治疗。2018年,老沙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到了孩子的叔叔,而当时孩子的父亲还在监狱服刑。

“当时我找到孩子时,看到他那双眼睛就不行了。孩子满眼空洞,那种迷茫无助的眼神,太令人心碎了。”老沙说,一开始孩子的叔叔还不理解我们,责骂我们是不是因为不是自己的孩子就不管了。

面对这样的委屈,老沙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一定要让眼前这个孩子接受治疗,好好活下去。但不幸的是,后来孩子的父亲因过度吸食毒品致死,只留下孩子一个人孤苦伶仃。再后来,老沙和同事们一直随访孩子的情况,让其坚持治疗吃药。好在,如今孩子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在学校接受教育。

艾滋病可防可治,别让悲剧再发生

“其实,哪怕我们做再多努力,也弥补不了孩子心中的伤痛。所以,我最想说的就是,希望感染者及早服药、配合治疗,不要伤害无辜的生命,不要让悲剧再发生。”

和老沙一样的防艾工作者还有很多,他们见过最小的感染者6岁,最大的81岁。他们经历过因得知感染艾滋病而绝望自杀的患者;见过因感染艾滋病家破人亡的悲剧……而这一切大多都是因为人们对艾滋病的无知。

因此,他们深知,有时候艾滋病最可怕的不是病毒本身,而是缺乏防艾知识,以及面对疾病的勇气。他们也见过有很多现存的艾滋病患者像正常人那样生活:结婚生子、成家立业。而艾滋病人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自律且健康地生活。

从1981年世界上发现首例艾滋病开始,至今已过了30多年。艾滋病已经不再是人们印象中无药可治的可怕瘟疫。现在的艾滋病和糖尿病、高血压一样,是可防可控的慢性病,患者通过治疗,完全可以实现有尊严有质量地生活。

通过对丽江防艾工作人员的零距离接触,读本君也深刻感受到,艾滋病最可怕的不是病毒,而是人们要能够对这个病有清晰的认识。

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读本君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对艾滋病有清晰的认知,并对艾滋病存敬畏之心,不去以身试艾,健康生活。同时,对已经感染艾滋病的病人,不去歧视。相信在防艾工作人员的努力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终有一天,我们能够实现艾滋病的“三零”愿景(即零新发感染、零歧视和零死亡)。

灰太狼图片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指挥长、应急管理部部长黄明在23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召开的视频调度会上指出,在有序开展云南、青海地震抗震救灾工作的同时,要统筹抗震救灾和新冠疫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