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蒗上央视新闻联播   看小凉山各族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0-10-31

十二月的某一天,我决定在泸沽湖等待日出 放下行装一起来泸沽湖 消磨一个早上的时光 尼塞村安静的泸沽湖畔 湖面上还有昨夜未退散的雾气 吵闹而肥美的海鸥 从山的那边跳出来的金色太阳 粉一按我帮你

宁蒗上央视新闻联播   看小凉山各族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一按我帮你

宁蒗上央视新闻联播 看小凉山各族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10月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脱贫县”关注“攻坚克难补短板,宁蒗脱贫展新颜”。

让我们一起来看央视关注的——小凉山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

俗称“小凉山”的宁蒗彝族自治县1986年列入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2012年列入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共有82个贫困村,其中61个深度贫困村,有18826户82464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截至2020年10月,全县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攻下最后堡垒

因户施策。2020年以来,宁蒗县委、县政府针对未脱贫的1214户4662人,制订“一户一方案”扶持政策,通过半年的努力,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补齐短板。驻扎在全县15个乡镇91个村委会82个贫困村的37名县处级干部、129名乡科级包村干部、459名驻村工作队员、2760名党员和村组长、7539名挂钩扶贫联系干部,早上7:30准时出门,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把发现的短板弱项进行汇总,上报乡(镇)党委、政府,各乡(镇)党委、政府进行分类、筛选后,上报县委、县政府,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对策,及时解决各种问题。

宁蒗县西布河乡大沟村委会阿品窝子村阿鲁居古家,原来缺少技术,自身动力不足,通过脱贫攻坚政策扶持后,如今,建好了安全稳固房,有卧室、客厅、厨房、院坝、畜圈,还有了洗澡间、厕所。家里还养了80只羊,种了6亩花椒、20亩核桃、3亩荞子和10亩马铃薯,每年收入达6万元以上。其妻子在昆明务工,月收入3000元。两个孩子在村小学读书,享受营养午餐,年均一个学生得到2400元的补助。全家人其乐融融,生活幸福美满。阿鲁居古说:“对共产党的政策,只有说不完的感谢!”

阿鲁尔布也是西布河乡大沟村的农户,其子阿鲁日古因患慢性病,曾一度因病致贫,通过脱贫攻坚政策扶持后,目前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他和家里的两个老人、孩子享受低保,妻子被聘为生态护林员,每月领取公益性岗位工资。还养了4头猪、5头牛,现在全家人年人均纯收入已达7265元,达到了高质量脱贫的标准。

“安得广厦千万间”,小凉山各族群众笑开了颜。在政府的扶持下,在广大驻村干部的大力帮扶下,大沟村委会133户贫困户已全部新建了新房,“农危改”217户。如今,不论走进哪家,院坝整洁干净,房屋安全稳固,有些人还修建了具有彝族建筑特色的新房。

据统计,5年来,全县累计投入交通领域资金21.96亿元,饮水安全保障投资2.64亿元,电力通达投资3.55亿元,教育扶贫资金9.4亿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5.17亿元,贫困村村集体经济达3万元以上。全县贫困人口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90.2%,县域内就诊率90.7%;实现了“乡乡油路、村村硬化、组组通达”目标;“入学难”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全县51.5%的学生在县城集中就学;20.3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活用电到户率,广播电视、通信网络覆盖率100%。

凝心聚力冲锋

全县各级各部门,1167个村民小组长和党员干部群众全部汇聚到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发挥着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

每到晚上,各乡镇、村民小组,都会召开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驻村领导、驻村工作队、支部委员、党员同志、耄耋老人、妇女代表都在座谈会上发言。大家追忆解放前后的生活,对比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生活变化,共话脱贫攻坚以来,党的阳光雨露滋润着山村的感受。

全县各级各部门干部群众和党员同志思想统一,提高认识,放弃休息时间,一天当三天用,从早上7:30分到晚上11点,有的在办公室,有的在火塘边,有的在村活动室里,分析研判各种疑难问题,研究解决各种困难问题,化解各种矛盾纠纷,讲解党的惠民政策和扶贫政策。通过努力,全县1167个村庄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子道路硬化了,看病不用出远门了,读书不用出县城了。家里家外也干净、整洁了,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彻底变化……

易地扶贫搬迁

从木楞房搬进设施齐全的县城公寓,宁蒗县易地扶贫搬迁户杨发财的脸上写满了幸福。“因为上学要走10多公里山路,我10岁才进学校”。而今,杨发财从烂泥箐乡马金子村搬进了县城易地扶贫搬迁三期,小孩已在家门口上了幼儿园,“我们安置点附近50米就有幼儿园,300多米就有中小学校”。

走在三锅庄的水泥路村道上,见不到一点垃圾。村里新建了一个300立方米的蓄水池,家家有清洁甘甜的自来水。还有幼儿园、篮球场、村民活动室、公厕,户均有2亩以上的苹果园,13人落实了乡村公益性岗位,70多人外出务工。像这样的乡镇易地搬迁集镇安置区,宁蒗县共有7个。

“把最好的土地让给易地扶贫搬迁户,把最好的房子建给易地扶贫搬迁户,把最好的设施配套给易地扶贫搬迁户,让最强最细心的干部管理服务易地扶贫搬迁户”。是宁蒗县委、县政府对县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群众的承诺,广大人民群众正亲眼见证着眼前的一桩桩、一件件实事。

五年来,全县投资20.56亿元,将居住在“六类地区”的10400户4.2万人搬迁到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搬迁规模占丽江市的90%,搬迁人口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8.3%。

“住上了干净、舒适、漂亮的新房”“出门就有公交车”“娃娃上了好学校”“家门口就有卫生室”……群众的一句句真情话语,无不彰显着宁蒗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

提升人居环境

过去,县城脏乱差,道路损毁严重、交通拥堵、基础设施滞后、马路市场问题突出;如今,县城街道变宽了、干净了。具有彝族建筑特色的房子一幢挨着一幢,交通井然有序、绿化管理到位,让人赏心悦目。

曾经杂草丛生的宁蒗河,如今变成了五彩斑斓的河滨走廊,成了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过去,农村垃圾遍地。如今,每天都有志愿者、保洁员、生态巡山护林员和党员、农民群众等在清理打扫,大家都不会乱丢垃圾,自觉把垃圾倒在焚烧池里。

过去,聚集在一起喝酒的男人,到处都是。如今,他们都外出务工,精打细算。修建房子,供孩子读书,让孩子走出大山。

过去,各族妇女地位较低。如今,她们穿上了漂亮的服装,掌管家里的经济大权。一切开销,由自己决定。

过去,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如今,待客不再铺张浪费。家里的牲畜、家禽变成了商品,过去经济窘迫、揭不开锅的日子,一去不再复返。

小凉山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明显改变,观念有了明显提升,摒弃了千年陋习。无处不传送着“感恩党、跟党走”的话语,不论你走到哪个村落,看到的都是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五谷丰登,还有幸福溢满笑脸的各族人民。

(来源/丽江日报 编辑/杨芳)

一按我帮你 7月29日讯(记者 安平)喊出“二次创业”的重庆海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海成集团”),在将总部从万州搬迁到重庆主城后,便在土拍市场上开启了“进击”之路。 中指研究院日前发布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