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好样的!宁蒗县委杨承新获全国优秀县委昨日接受表彰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03-10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郜晋亮)日前,记者从“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丽江专场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丽江市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抓成果巩固、抓持续增收、抓主导产业、抓乡村建设,推动农村生产条件大为改观,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本站

杨好样的!宁蒗县委杨承新获全国优秀县委昨日接受表彰本站

  6月29日,在党的100岁生日前夕,103名全国优秀县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接受党中央表彰。

  时值中国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且这是时隔6年后中央再次遴选表彰全国优秀县委,因此,此次表彰会显得意义深远。

  受表彰的这103名全国优秀县委中,有一位来自丽江。他,就是丽江市委常委、宁蒗彝族自治县县委杨承新。

  今年5月6日,当杨承新的名字出现在“全国优秀县委”人选中时,相关新闻后的留言高度一致:实至名归!

  @丽江-和志红:宁蒗这些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目共睹,杨是宁蒗有史以来最为勤政的一位县委。

  @李翔:杨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敢于担当作为。自担任宁蒗县委期间,所做所为全县人民有目共睹。宁蒗县整体发展前进了20年,前所未有。杨是全县人民的好。

  而早在五年前的4月,杨承新来到宁蒗当县委仅5个月,@从N的全世界路过便写了一篇名为《致敬县委》的文章,全文如下——

  2013年9月,杨承新从丽江市政府秘书长调任华坪县委。此时,正值华坪县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最为艰难的时期。不搞煤炭,华坪搞什么?在杨承新眼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根据这一发展理念,华坪走黑色产业转向绿色产业发展路子,培育发展芒果等生态产业,打造果子山万亩优质芒果示范种植基地,让黑矿山变成花果山。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单晶硅等清洁能源产业。通过几年发展,华坪实现了由黑变绿、由绿变富的蜕变,千疮百孔的黑矿山变成了绿色的金山银山。

  2015年12月,刚从华坪县委提任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的他,又被委以重任,兼任宁蒗县委。2016年5月至今任丽江市委常委,宁蒗县委。宁蒗县地处“小凉山”地区,交通闭塞,除了具有“老、少、边、穷”等深度贫困地区的所有共性特征外,宁蒗还是解放后从原始共耕制、奴隶制、封建领主制等多种社会形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县份。杨承新兼任宁蒗县委时,宁蒗仍是深度贫困县,综合贫困发生率高达35.75%,约占全市贫困人口的46%,是丽江市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和最大的主战场。

  为了让宁蒗尽快摘掉贫困的帽子,5年来,杨承新惜时如金,忘我工作,绝大部分时间都奔波在脱贫攻坚一线,以敢闯敢拼的干劲率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决战决胜全面小康。5年间,他的足迹踏遍村村寨寨,他那只争朝夕、时不我待,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甘于奉献、孜孜不倦的精气神,深深打动和激励着全县每一位同志,涌现出杨大林、沙天文等一批“舍身为民”的先进典型,全县万众一心、攻坚克难。

  2020年11月14日,一个值得载入宁蒗发展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云南省政府宣布,宁蒗县等9个贫困县(市)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宁蒗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实现了18826户82464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直过民族傈僳族、较少民族普米族整族脱贫,彻底砸碎了千百年来制约宁蒗发展的贫困枷锁,实现了发展更快、收入更高、住房更好、保障更实、动力更足、环境更美、组织更强的历史性巨变。

  夏日的宁蒗,有些闷热,28岁的吉火布国住在位于宁蒗县城的“幸福家园”小区里,却感觉神清气爽。比起以前一家人世代居住的“片片房”,去年随易地搬迁项目住进了新房子,让她至今觉得“就像做梦一样”。

  易地扶贫搬迁,是宁蒗的硬骨头工程。2016年以来,杨承新带领全县各级干部兑现着“把最好的土地安排给贫困群众、把最好的房子建给贫困群众、把最好的设施配套给贫困群众、派最强的干部服务贫困群众”的承诺。

  如今,全县居住在“六类区域”18.3%的农业人口4.2万人已搬出大山、住进新居。其中,对进城易地搬迁安置区配套建设了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敬老院、集贸市场等设施,通过易地搬迁安置、集中办学、配套设施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解决了易地搬迁和进城务工贫困户就业难、子女入学难、就医难、养老难等问题。同时,坚持兴业和就业结合,抓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创建了一批扶贫车间,加大转移输出力度,贫困户户均输出劳动力1.87人。易地搬迁贫困群众从“穷窝子”搬到“金窝子”,过上了幸福生活。“富脑袋、鼓口袋,改变下一代”,宁蒗成为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一桩桩小事汇成民生大事,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从贫苦到温饱、从温饱到富裕的转变。

  搬迁之前,吉火布国跟残疾的丈夫在老家西川乡竹山村,仅靠种玉米维持一家四口的生计。“一年看天吃饭,天气好玉米就好,还可以喂头猪卖掉,有时猪都养不了,不够人吃的。”孩子上学后,又增加了吉火布国的负担,因为在老家小孩上学太远了,他们到县城租了房子陪读,每月两百元的租金,只有她老公一个人打工挣钱,“三个人花,压力很大”。

  随着“易地搬迁”项目,她们一家迁往县城,住进了安置的幸福家园小区,她还拥有了一份小康家园服装厂的工作,身份也发生了变化,农民变市民。如今,吉火布国在服装厂每月有3000元的收入,丈夫在建筑工地干活,每月也有三、四千元收入。两个儿子在小凉山学校就读,每天她还能接送孩子上下学。

  郡县治,天下安。在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如果说县委是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就是“一线总指挥”。县委的调查研究开展得怎么样,对一个县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杨承新看来,“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他认为,大到全县未来产业发展思路,小到深度贫困村组的基础设施建设,都离不开扎实调研。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领导调研应该是这样的场景:提前跟调研的地方打好招呼,该准备的准备。调研开始了,一堆人跟在领导后面,摄像机、摄像头长枪短炮各种追拍……“调研是为了做事,而不是演戏。基层没准备,反而更接近群众日常接触的实际。全都准备好的调研,难保不是‘套路’。”长期的一线工作经历,让杨承新摸清了一些下级应对上级的“套路。”

  因此,杨承新调研,喜欢搞“突袭”。他有个习惯,晚饭后到县城转一转,遇到市政工程建设出现问题,便直接给相关负责人打电话现场研究处理;涉及需要长期跟踪处理的,就建立台账、跟踪督查。一开始也有干部对搞“突袭”有意见,但调研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也就不怕当时难堪。

  让杨承新印象深刻的是,来到宁蒗首次下乡调研,他询问这个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数,结果乡一面汇报一面偷瞄他写有数据的手掌心。发现这一情况后,被杨承新给予了严厉批评。事情传开后,倒逼着全县乡村干部熟悉基本数据。

  突袭,有时候就是多问一句话,多行一段路。杨承新明白,越是车辆到不了的地方,越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为了查看烂泥箐乡牦牛坪村群众饮水工程运行情况,他每到一农户家中都会拧开水龙头,看到哗哗流出的自来水才算放心。

  铁肩担重任,柔肠系民生。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白族干部,杨承新有着朴素而又深厚的为民情怀。他常说:对群众感情有多深,工作就有多大;干部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就和干部就有多亲。

  在精准扶贫“挂包帮”中,杨承新挂包5户贫困户,每个月都去“走亲戚”。他带头开门接访、主动下访,妥善解决了一批群众长期反映但久拖不决的问题。

  6年前的宁蒗,环境脏乱、民风彪悍、黄赌毒盛行。刚刚上任的杨承新,却迎难而上,打出了宁蒗整治三记重拳:严厉打击、麻将、高利贷,让宁蒗街头干净而平安;严厉督查上下班制度,让一些清闲的部门也积极准时上下班;对请吃请喝歪风恶俗采取紧急刹车。在处理盘根错节的历史遗留问题、治理社会风气的艰难行程中,杨承新始终坚持直面问题、动真碰硬,赢得了干部群众的支持,他亲自谋划、亲自指挥,以铁的作风打好“县城建设突围战”。

  早在5年前杨承新以铁腕手段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时,网友@心有余便曾如此留言:百姓说了,宁蒗终于来了个“不怕死”的好官。

  如今,多年未去宁蒗的人再去,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宁蒗。“以前的宁蒗县城,感觉脏乱差,垃圾处处堆,河水臭得熏。没想到现在却是一个美丽又干净的县城,感觉像是换了个城市。”的确,曾经一条恶臭的宁蒗河,早已改造成宁蒗省级美丽河湖,成为宁蒗人休闲娱乐的场所。夏天的傍晚,在美丽洁净的河边吹着习习凉风,百姓心里那叫一个爽。

  “杨来了后,宁蒗县城干净了,变美了,不管到哪里,感觉很安全,社会风气一片清明。”这是丽江读本记者在宁蒗县城采访时听得最多的声音。

  教育和医疗,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在宁蒗,有一个著名的海安教育模式,是指33年前丽江宁蒗与江苏海安的东西部教育合作——以“木材换人才”。即海安派出优秀师资力量支援宁蒗的教育,宁蒗则以优惠价格为海安提供紧缺的木材。尽管现在海安已不需宁蒗的木材,但依然支持宁蒗的教育,在2020年的高考中,参加高考的海安班45人,仅有1人差一本线两分,其余成绩均超过一本线。今年,海安班高考以及宁蒗高考成绩都再创佳绩。

  “这与宁蒗对教育的重视不无关系。在宁蒗,你看到修得最好的房子,那肯定是学校、环境最好的肯定在校园、设备最好的在教室。”宁蒗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自豪地说。

  除了海安班,宁蒗县这些年对教育的重视与发力也是有目共睹,宁蒗二中、小凉山学校、第三幼儿园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县51.5%的学生在县城就学。医疗方面,扩建宁蒗县医院,搬迁中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让宁蒗人民在家门口,就能读好书,享受较为优质的医疗资源。

  夏日的泸沽湖,水中的海菜花、岸边的格桑花都开了,正是一年好景时。不管是泛舟湖上还是漫步湖畔,你都会被澄澈的湖水所折服。

  今天,我们能看到如此清澈美丽的泸沽湖,既得益于大自然的恩赐,也离不开人们长期以来的保护。一直以来,宁蒗领导干部心中都有一个共识:要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泸沽湖这个母亲湖。因此,对泸沽湖环境保护,领导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工作。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建立“全民保护母亲湖”领导小组。铁腕出击,全面实现“两停”。5年来,宁蒗县拆除“两违”建筑40余万平方米,泸沽湖临湖80米范围内的建筑拆迁基本完成。

  有目共睹的是,近年来宁蒗县委、政府对泸沽湖的保护与治理,日趋科学、规范:坚持从靠行政管理向依法治理转变、坚持从围湖发展向控湖转坝转变、坚持从政府主治向多元共治转变、坚持从单一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坚持从着眼当前向长治长管转变。这使得泸沽湖水质稳定保持Ⅰ类。

  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泸沽湖机场通航,宁永高速公路年内即将通车,古宁高速、西香高速宁蒗段建设全面启动,旅游综合收入突破75亿元。越来越美、交通越来越便利的泸沽湖,走出了一条旅游与扶贫结合,文化与生态融合,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生态旅游发展路子,迎接着八方来客。

  杨承新常说,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思想上一尘不染,行动上才能一身正气。他十分重视班子建设,时刻把领导班子的建设时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团结带领班子做上的明白人、带头人。

  25年来,杨承新在领导岗位上的每一步脚印,都折射出对党忠诚、廉洁从政、一心为民的公仆本色,践行着入党时的铮铮誓言。特别是担任县委以来,作为县委班子的“班长”,他深知“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非常注重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小节着眼,以反面的典型警示自己,以肩负的责任鞭策自己,紧把“关口”,坚守“底线”,堂堂正正做人。他一贯廉洁自律,工作上高要求,生活上低标准。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家庭和亲友谋取任何私利。生活上简单朴素,从不挑剔。没有官架子,长期和干部群众打成一片,他以一贯清廉的作风和人格魅力,感染和带动着周围的人,带动影响了社会风气,赢得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拥戴和支持。

  “勇气比智慧重要,信心比黄金重要,行动比语言重要”“党是天,民是地,干部就要顶天立地”……杨承新经常这样勉励广大干部,自己也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践行和诠释着新时期县委使命和担当。

  百炼出精钢,杨承新用实干与担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十三五”时期,宁蒗县GDP年均增长10.2%,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十二五”末的1.51倍、1.65倍。如今的宁蒗,基础设施全面夯实,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步入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在带领各族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漫漫中,他已成为彝乡群众的贴心人,各族干部心中的好。

  对于杨承新,“掌上小凉山”微信号负责人杨鹏程如此评价:这些成就里,我们不能说将所有的成绩归功杨。但是,只因为有这样一位时时事事为老百姓着想的,宁蒗人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才这么的强烈。以至于宁蒗百姓心中,早就把杨当成是宁蒗发展改变的“好”。对于宁蒗人来说,杨获得什么奖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位见证并参与了宁蒗的一个时代——一个甩掉“贫困县”帽子的时代;一个交通便捷、产业兴旺的时代;一个日新月异、民族团结的时代;一个让民生福祉有所保障的时代。

  5年来,丽江读本到宁蒗采访,所到之处,老百姓都说,“很想去看看这个把老百姓的小事当作大事办的县委”。是的,一个“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人民不会忘记。

本站 3月20消息,昨日晚间今麦郎再次发博表示,近日有大量账号质疑今麦郎是日子企业,遭受诸多不明真相的误伤、误读、误解,重申自身中国民营企业身份:百分百民营企业,没有一分钱外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